万里飞度关山,深喀今架虹桥。新疆旅游旺季到来之时,深圳至喀什航线,在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于日前正式首航,将两地距离缩短为直航仅8小时。
这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促进对口帮扶地区社会、经贸、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工作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成果。
深喀航线开通暨首航仪式现场。
记者8月11日从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获悉,深入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动力和成果,在产业振兴、消费帮扶、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领域,解难事、办实事、创新事,让各地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丝路明珠”绽放光华注入“圳”能量
路通百业兴,同心奔小康。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在深圳的倾情帮扶下,喀什市和塔县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其中在交通方面的变化翻天覆地:2012年,深喀大道建成通车,贯穿喀什新城,连接老城,成为喀什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今年,深圳经喀什的中欧南疆公路货运通道正式打通。
新疆喀什古城。
而深圳至喀什航线的正式开通,实现了每周二、四、六往返各一次直航,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外联内通网络,为昆仑山下的“丝路明珠”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提供了更强有力支撑。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也将与南方航空、深圳机场密切合作,确保航线畅通、物流通达,为社会、经贸、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努力打造精品航线,架起空中虹桥。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圳在对口帮扶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的优势,大力推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随着立秋的到来,中农海稻公司在新疆喀什的种植示范基地海水稻长势喜人。近年来,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中农海稻公司已累计完成喀什10115亩土地的流转和海水稻的种植,为贫瘠的盐碱地播撒下了“脱贫奔小康”的种子,也为全国盐碱地改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贡献了深圳科创力量。
深圳援疆推动实施的喀什海水稻种植示范项目。
过去10年,深圳援疆以产业园企业为主体,带动卫星工厂发展,形成“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目前已建成70多个卫星工厂。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携手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以科技创新激发喀什内生动力,加快企业孵化成长。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深喀两地已举办招商引资“云签约”2场,累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金额10.74亿元,取得丰硕成果。
披坚执锐开启南粤乡村振兴征程
马不卸鞍连续战,披坚执锐启新程。截至目前,深圳从各区(新区)和市直单位中选派的400余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已全部完成进驻汕头、河源和汕尾市13个县(市、区)76个重点帮扶镇,全面投入南粤乡村振兴事业。
百年宏图,勠力同心。自2016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市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逾40亿元,投入力度、强度居珠三角帮扶市之首;累计选派帮扶干部1088名,河源、汕尾两市成为深圳派驻干部最多、最密集地区,倾力相助河源、汕尾市324个贫困村、7.9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小康梦圆。
根据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统一部署,2021年起,深圳锚定助力2035年实现南粤“千镇万村”振兴目标,精心选派400名年轻优秀干部,组建市、县、镇三级帮扶干部队伍,在原有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基础上,新组建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印发《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头、河源和汕尾市驻镇帮镇扶村行动方案》,明确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思路,按照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的思路,以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开展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
日前召开的深圳对口帮扶汕头乡村振兴干部进驻大会。
400余名年轻党员干部,也是南粤乡村振兴的“圳”能量。“陆丰市河东镇处螺河下游东岸,水文条件优越。”罗湖区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的王若木告诉记者,出征前,他已提前摸熟河东镇情况,以更快进入帮扶角色,为群众多办实事。龙华科技创新局的李强是从脱贫攻坚战场转战的帮扶“老兵”。他坦言,“接续乡村振兴,我将在新的赶考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高质量完成对口帮扶河源紫金的各项任务!”
助力消费帮扶产品“出山”又“出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地区从原来的9省(区市)54县调整为8省(区市)60县。其中粤桂协作帮扶广西的地区,在原百色、河池基础上,新增南宁、桂林,承担的任务更重。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携手粤桂协作工作队,制定《关于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深圳10个区(新区)对口广西22个县的结对,业已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交接,今年以来向广西拨付财政帮扶资金11亿元,实施产业、就业、消费帮扶、乡村建设等帮扶项目271个,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数21万人,引导落地投产企业数206家、实际到位投资额31亿元,选派专业技术人才交流293人。
粤桂协作帮扶广西东兰阳光玫瑰葡萄园丰收增收。
针对群众关心的“对口帮扶地区消费帮扶产品总体较少、价格高、质量差,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着力完善消费帮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成功举办第三届帮扶合作交易博览会,通过开展消费帮扶成果展、产业项目推广、“五进一巡”及“三专”建设成果展、招商引资等系列活动带来招商引资项目213个,签订帮扶地区农产品采购意向协议43个、合计金额15.59亿元,签订产业投资意向协议39个、合计金额128.26亿元。
发挥金融创新和智慧赋能,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和金融系统,在全国首创消费帮扶数字人民币支付,建立深圳市消费帮扶大数据平台,优化升级“圳帮扶”消费帮扶小程序,推出直播、拼团等带货服务,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目前,“圳帮扶”平台进驻深圳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及832县经销商18家,上线产品逾3000个,注册用户达30万人次,销售订单逾29万人次,带动帮扶合作地区销售逾3.5亿元。
8月4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启动“海推海选 联展联销”深圳消费帮扶好产品评选推介活动,联动各区消费帮扶中心、各对口帮扶地及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广大市民共同打造一批深圳消费帮扶爆款产品,借助主流媒体、相关电商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并结合相关线下推介活动,提高深圳消费帮扶产品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助推帮扶优品“出山”又“出圈”。
这其中就包括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隆德村的百香果等一大批产品。该村有流转土地约200亩,原种植大青枣、百香果等,但销量不大,收益不佳。借力此次活动,“圳帮扶”平台将协助该村大力展开果品宣介。
消费帮扶连着乡村产业振兴和城市“舌尖上”的幸福。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圳品”赫然在列。“圳品”是深圳基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按照“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进行认定并合格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统称。“圳品”中有相当比例的消费帮扶产品,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标国际标准,聚焦基地、水土环境、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可追溯五大方面,搭建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供深食品标准体系。
深圳为对口帮扶地打造的金晋芒果“圳品”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地区积极组织“圳品”认证培训和一县一产业园基地建设等工作,让更多消费帮扶产品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市场。截至目前,“圳品”数量已达514个,涵盖蔬菜、肉、茶、蛋、谷物、水果等主要类别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涉及全国23个省份、96个市县、225个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澎湃新引擎。
创新社区公共卫生改革赋能“健康中国”
“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诠释,充满为民情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谋划、仔细论证,密切跟踪,确保每项“实事”往深走、落实处。
2021年6月,深圳发生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迅速响应,联合特建发集团组建派驻大鹏办事处疫情处置专项工作队,协助大鹏街道党工委,共筑社区战疫防线。近2个月里,工作队员顶着炎炎烈日,奔走在7个社区24个卡口,穿梭于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点,“扫楼”督导推进疫苗接种超9.5万剂次,守好了社区常态化防控主阵地。
尤为一提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工作队及时提炼总结社区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健康家园·无疫小区”建设,创新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提高社会动员防控效能。王母社区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运作机制,就是工作队在全市率先推出的实践,以首次明确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目标任务,整合社区居委会、网格、社康、社工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网络,亮点满满,得到深圳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大鹏新区王母社区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运作机制研讨会。
为民谋福,人民至上。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全体党员干部表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承诺,不断打造合作切入点、找到利益契合点、开创共赢新起点,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让祖国大地催生更多美好巨变,实现更多民生幸福。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喀架虹桥,关山度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