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称呼男女老少都能使用,不分阶级不分性别?那就是“同志”。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重要准则。志同道合,乃成同志。一声同志,道出了亲切,拉近了距离。
“同志”一词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你知道这个称呼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同志”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国语》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同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中。
一声同志,不仅是一种纯洁的关系,也包含为共同事业而奋斗之意。渐渐地“同志”一词不仅在党内使用,更在社会上广泛普及,成为对所有人的通用称呼。
“同志”一词,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职业、身份、财产等方面的差距,让大家感到社会平等。毛泽东就最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毛泽东同志”,他曾在审阅一本书稿时,将“毛主席”一词通通改为“毛泽东同志”。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内应互称“同志”也被一再强调。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有人说,“同志”不过是一个称呼,一个代号,为什么要这样一遍遍地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看。
喊官职?我们须知工作中职位虽有高低,但党员在为人民服务上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喊“哥们儿”“姐妹”呢?好像感觉下一步就要开始拉关系、套近乎了,这些有着强烈江湖“内味儿”的社会称呼,会严重破坏党内的民主氛围和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
“同志”“同志”,立党为公,志向相同,让我们亲切地互道一声“同志”吧!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