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四批国家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展支援救治工作正好一个月。该医疗队队员、深圳市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护师吴宗壁写下战疫日记。他说,一个月来,他和队友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与患者同心。他说:“所有的付出与辛劳都是值得的,我们无怨无悔!”
吴宗壁战疫日记:
光阴荏苒,转眼间,援鄂抗疫已经整整一个月。2月17日,市领导及易铁钢院长、黄彬书记对我们医疗队的深深嘱托依然环绕于耳,送行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此时,武汉珞珈山下的早樱,已迎春绽放。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时间赛跑。医疗队的战友们,惺惺相惜、相互照应、相互鼓励,在刘禹翔主任、彭思萍护长、刘磊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用了不到48小时,创建一个负压隔离病区;用了2个多小时,将所有病床收满。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死神抗争。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精心护理,多名急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8%以上,活动耐力慢慢增强,CT肺部炎症逐渐减轻”、“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首批出院患者8人”、“明天计划出院5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个快速康复的患者,都激励着我们医疗队的每一个成员铆足干劲、勇往直前。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患者同心。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家庭遭受变故,在这里,我们是医生护士,也是患者在隔离病房的亲人。治病也要护心,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我们也会陪着患者聊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治疗结束后,我们也会抽空和患者在走廊散散步,练习八段锦,用陪伴的方式缓解他们心里的悲伤和孤独。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会尽己所能,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一颗乐观、健康的心。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患者同在。3月14日,某区第一人民医院转来一位87岁的老爷爷,我们很有缘分,老爷爷分配到在我所在的护理组。因为种种原因(高龄、交流障碍、行动不便、合并多种慢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老爷爷成为护理对象里面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床上进行各种护理。老爷爷听不太懂普通话,我们大多时候,使用的是肢体动作交流。生命体征监护、温水擦脸、接倒小便、消毒便盆、调高床头、摆放舒适的体位、防跌倒、喂中药,所有事情做完,穿着防护服的我,已经全身湿透,护目镜也渐渐模糊……这个时候,对讲机那边传来:里面的门是关好的吗?准备送晚餐进仓了。晚餐是硬食,老爷爷吃米饭会呛咳,于是给他换了营养奶粉和米粥。普通人喝一碗米粥只需要5分钟,而老爷爷却需要15分钟,在心疼他老人家的时候,他突然举起衰弱的左手,向我挥手致意。尽管老爷爷和我相差60岁,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正常沟通交流。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医疗队员身上的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卸下这身装备,尽管有些疲惫、虚脱,但看着患者陆陆续续好转出院,我们由衷地开心和欣慰,所有的付出与辛劳都是值得的,我们无怨无悔。
初心让我来到武汉,本心让我在这里坚守。寒冬过去,珞珈山下的早樱开了,春天还会远吗?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