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2017年首个交易周,各大主要股指开门红。4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三阳一阴,指数上涨1.63%,表现最好;深证成指上涨1.1%,涨幅1.1%,表现次之。中小创依然呈弱势格局,中小板指上涨0.74%,而创业板三阴一阳,仅微涨0.15%。略显不足的是,两市成交量未能放大。
大盘延续去年以来沪强深弱格局,主力资金在一些大盘蓝筹中抱团取暖特征更为明显。最为明显的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不管市场对两桶油魔咒的担心,我行我素,连拉4阳,中国石油上涨5.16%,中国石化更是大涨8.5%。去年牛气冲天的中国联通一周的涨幅也达到5.06%,远远跑赢大盘。价值投资典范的贵州茅台股价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上周五盘中最高359.78元,全周涨幅4.97%。
两桶油的走强主要受益于油气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中国联通强势也混改预期相关。贵州茅台等蓝筹股受到资金追捧,更多是受益于稳健投资的考量。在2016年年报即将拉开序幕之际,部分有高送转题材的股票受到追捧,即将作为首只公布业绩的北特科技3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
从目前的情况看,暂时还没有看到增量资金显著入场,存量资金无心在成长股上恋战,寻找确定性较强的蓝筹标的进行配置。逐渐浮出水面的比较明确的两条主线,一是国企改革,二是高股息的蓝筹标的。这样一种资金的走向反映目前市场投资心态还是趋于谨慎和保守。
未来的行情如何演绎,一周的开局还很难一下子说明问题。但对于2017年国内股市,大多数投资者持乐观的态度。国内机构尽管汲取过往预测的教训,小心翼翼,将上证综指的低点普遍定到了3000点下方10%区间以内,但看到的高点大都超过3500点,高的甚至在4000点以上。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看法显得更为积极一些。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称,上证综指到2017年底料升至4400点,其策略师18个月来首次将中国的评级调升为“增持”。摩根大通在新兴市场当中,最看好中国股市。法国兴业银行则坚定唱多,认为无论是中概股还是A股市场,都将在2017年继续上涨。
在看多中国股市的理由中,外资机构更多强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中表现来的活力和高增长。瑞银就认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A股上市公司2017年整体盈利增速预计达到5.7%。法国兴业银行认为,中国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短期增长,且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深港通的开通都利多A股市场。
国内机构似乎更加侧重国内资金资产配置的需要,楼市债市去杠杆,海外资本投资规范,一个去杠杆相对充分的股市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此外,国企改革这一重头戏也得到市场高度认可。行业、区域,以及一些改革预期比较明确上市公司股票炒作一直没有停歇。
市场分歧最大的要数成长股,目前看空的理由稍占上风。其一,去杠杆力度较大,但不少中小创的股票市盈率的水平偏高,部分公司管理层忙于变现,无心经营,业绩下滑态势明显;其二,部分股票在游资的介入下,讲故事拼题材,监管风险在加大;其三,新股发行加快,将下拉中小创,特别是创业板股票的估值重心。
股市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是相反理论的核心。对于市场趋同的观点,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追求高股息率的价值投资看起来很美,也很光冕堂皇,但是中国股市天生缺乏高分红的土壤。以2015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粗略统计,两市股息率能够超过一年期定期和通胀率的只有26家。国企改革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央企改革概念股和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将近800家,体量非常大。市场有限资金如果撒胡椒面,这一概念就很难形成合力,赚钱效应将有限,如何选择标的,资金如何聚焦,难度不小。
反而,在一个全球经济动荡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变革,经济复苏的基础必须反复夯实。这样的阶段,能够跑赢大势的大多是那些体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成长性公司。在经济走出低谷,春江水暖未来还是这些公司先知。所以,为了打新收益,可以选择那些大市值、低估值的股票持有,为了博取超额的投资收益,一些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成长股则值得投资者去发现,并长期关注。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