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航天不忘初心的逐梦精神 吴岩《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2021-08-07 17:4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6日公布了获奖名单,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的作品《中国轨道号》等18部作品获奖。当前,中国三位航天员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以中国载人航天为题材的《中国轨道号》也受到更多关注。围绕这部儿童科幻作品,吴岩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科学背景下的儿童成长小说

《中国轨道号》从去年年底面世后就备受关注。故事背景被设定在1972年,讲述我国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一群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人。

小说从一群孩子的眼中,观察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一个独特时代的发展景观,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吴岩表示,《中国轨道号》是自己的第三部长篇叙事文学作品。事实上,在写作时,他并没有将这部作品定义为儿童文学、科幻文学或者哪种类型的作品。因为这是一部有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他将自己童年的不少经历和记忆投入到了其中,是从儿童的视角来看成人的世界,写在一系列科学事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小说,有位九十岁的老作家甚至说这是“儒家科幻”,是教小朋友怎么做人、怎么建立基本做人观念的作品。

“我写的是我自己童年的一些渴望,一些到今天也没有泯灭的东西。”吴岩说。他在书中写的部队大院的生活、部队里人的精神,都是来自他童年的经历,也是他一直珍视的记忆。

虽然这部作品与那种“太空歌剧”式的外国科幻小说完全不同,但许多孩子们都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与对优秀儿童科幻作品的渴望。吴岩表示:“儿童科幻是儿童文学中被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中国现在有一批优秀的儿童科幻作家,但这些作品还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可以突破的空间。”

见证中国载人航天从想象成为现实

《中国轨道号》是在南科大校园里完成的。吴岩说,在一所科技大学里,可以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科技发展,他平时也经常与科学家们交流,随时可以在校园里听关于科技的讲座。他在南科大开设了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一是做关于想象力的基础研究,二是研究怎么通过想象力探索社会和科技发展,三是把这些思考用作品表达出来。期望通过对想象力的研究,推动科幻文学及社会的发展。

(吴岩)

对吴岩而言,《中国轨道号》是一部“老作品”的重生。这部作品事实上已经酝酿多年。20世纪90年代,他在写完《心灵探险》和《生死第六天》之后,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虚构一个中国提前实现载人航天的故事。但当时他还没有能力把握这种宏大的题材,几经尝试都不满意。2017年,他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就想重拾长篇写作,恰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约他写长篇,于是才有了《中国轨道号》。

“1968年中国曾经秘密上马了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八年之后这个计划被迫中止。我的小说写的就是这个计划。现在,中国不但实现了小说中的送人上太空,还能在空中驻留这么长时间,现实和故事形成了很好的相互映衬。”在吴岩看来,这既是我们这个民族对未来发展的 “不忘初心”,也是作为一名作家对自己童年承诺的完美实现。

(原标题为:传递中国航天不忘初心的逐梦精神 吴岩《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