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健康驿站”人员清零 30个日与夜暖心故事多

读特记者 易芬
2020-03-17 21:09
摘要

3 月 16 日 11 点半,两名年轻人拖着行李走出了罗湖桂园街道"健康驿站",朝满眼血丝的罗湖医院集团桂园社康中心医生苏柱铭开心地挥手道别。他们是从罗湖"健康驿站"走出的最后两名重点区域返深医学观察人员。

3 月 16 日 11 点半,两名年轻人拖着行李走出了罗湖桂园街道"健康驿站",朝满眼血丝的罗湖医院集团桂园社康中心医生苏柱铭开心地挥手道别。他们是从罗湖"健康驿站"走出的最后两名重点区域返深医学观察人员。

▲工作人员在健康驿站外。

现今,罗湖区重点区域返深人员不用在进行核酸检测,居家医学观察即可,如住所不具备医学观察条件,即可自费入住指定酒店。

至此,罗湖桂园、翠竹两个"健康驿站"医学观察人员全部清零,结束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翠竹"健康驿站"转变功能,成为成为服务入境人员的"归雁驿站",桂园"健康驿站"在全面消杀后恢复原本酒店功能。

▲排队登记信息,办理手续。

两个健康驿站,是罗湖区重点区域返深人员回到住所之前的第一站,在这里可以进行核酸检测和医学观察。从 2 月 15 日启用到 3 月 13 日人员清零,翠竹"健康驿站"累计有重点地区来深人员 825 名入住,从 2 月 16 日启用到 3 月 16 日清零,桂园"健康驿站"累计 1031 人入住。

入住人员中,有的短至一个晚上,进行核酸采样,拿到阴性检测结果后即可回家,转为居家医学观察,有的长至 14 天,是一些没有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居民。

▲医护人员在做鼻拭子、咽拭子采样。

他们,进进出出,被暖心相待,而前前后后的 30 个日日夜夜,守候在这里的,是上百名医生、护士、政府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后勤服务人员。

▲有居民给翠竹"健康驿站"工作人员送来锦旗。

从培训洗手开始

2 月 15 日,罗湖医院集团翠岭社康中心主任韩翠平就赶到罗湖区爱国路这个有 200 多个床位的独栋建筑,和翠竹街道办、派出所、保安公司、酒店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携手,开始了健康驿站筹备工作。

▲如何洗手,医护人员手把手来教。

2 月 16 日一大早,给清洁人员、保安人员等所有工作人员培训成为当务之急,韩翠平带着多名医生、护士,从如何洗手、带好护目镜,穿隔离服等,进行了多环节的培训。随后,韩翠平和酒店工作人员一起,撤去不易清洗和消毒的地毯,搬来空气消毒机,在大堂放置一个,在采样室也放置一个。

"我要反复交代各类防护措施,我的职责是不但要保护好居民健康,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工作人员的健康。"韩翠平说。

▲医护人员在对保安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一天从早到晚没有停,韩翠平带着团队就接待了 54 名从众多无相关症状的重点区域返深人员。保安人员维持秩序,让他们相隔一米距离排队,医护人员等一个个登记资料,测量体温,扫码入群,办理入住手续。

随后,他们还被安排走进专门的采样室,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鼻拭子和咽拭子采样,随后送往罗湖医院集团等地的实验室检测。

罗湖区桂园街道"健康驿站"从 2 月 16 日开始启用,当晚,罗湖医院集团桂园社康中心主任张建军、桂园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查看酒店各类设施,做好消杀工作,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将各类物资搬入这家驿站。这里面,有余华的《活着》等各类书籍和杂志,有跳棋、拼图等玩具,还有牛奶和贴心的儿童口罩。

▲入住 14 天的人员可以看看书。

2 月 17 日一早,罗湖医院集团桂园社康中心苏柱铭等三位医生就到位,同时赶来支援的还有来自笋岗社康中心的 3 位护士。

还来不及喘口气,他们就和众多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忙起来了,苏柱铭注意到,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一起返深,他给办好入住手续的居民发放口罩,而很多孩子戴的口罩都比较宽大,容易掉到鼻子下面,桂园街道办事处准备的儿童口罩很受欢迎。

老人礼包和小孩礼包里的奶粉,益智拼图、跳棋等玩具及各类需求品尤其让众多入住人员惊喜。

▲苏柱铭给入住人员赠送口罩、老人礼包等。

这其中,感受到这份惊喜的就有张明(化名),他在凌晨自驾车,带着一家几口从外地回来,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他。凌晨的清冷空气里,专车把他和女儿从小区门口送到了健康驿站做核酸检测,由于家里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他随后和女儿准备在驿站进行医学观察 14 天,和其他家里人隔离开来。

一日三餐,他不用操心,三餐都准时送到门外小桌子上,还有例汤和水果,晚上还可以吃点方便面当夜宵。工作人员同时还发放了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走廊里,一天两次,总有工作人员在严格消杀。

他们,被温柔相待

在"健康驿站",张明说自己就是来确认自己是健康的。他带着女儿在独立的房间里看动画片,而和他一样情况的居民们,在屋内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煲剧,听音乐,跳起广场舞,安静地待着,等待着核酸检测结果,等待着 14 天之后回家。

▲登记入住。

但也有几位遇到了难事。比如李英(化名),回深后,她和母亲一起居住在翠竹"健康驿站",平日里,她就有做艾灸、拔罐的习惯。

在"健康驿站"医学观察期内,她又指导母亲给自己做艾灸。没想有一天,没把握好,她的腰背部烫伤,一个个黄豆大小的水泡,让她很是难受。不能出门,怎么办呢?

她尝试着添加了医生的微信,把自己烫伤的照片发了过去求助。医生立刻请她不要着急,她会立即会同专科医生为她诊断开药。

很快,翠岭社康中心的护士长就带着药膏、换药的纱布等物品走进了她的房间,为她的母亲示范了如何换药、擦烫伤膏等流程。伤口就这样慢慢好起来,李英也觉得自己极为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医生和护士。

曾经做过心脏手术的黄老先生(化名)也是这样,在翠竹健康驿站居住的日子,被医生护士们精心照顾着。手术后,他天天需要吃药,还需要每月检查一次凝血功能,再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量。

他把自己的情况跟医生一说,到了需要检查的日子,翠岭社康中心的护士就返回社康,拿来采血管等相关用品,做好防护到其房间采血,帮其送到罗湖医院集团检验室,医生从系统里调出检查结果,给其开具了相关药物。

▲工作人员在入住人员离开后进行消杀

王飞(化名)也是深刻感受了翠竹"健康驿站"护士的温柔,他入住后,体温总是再 37.3 ℃、37.2 ℃的状态波动,他总在担心,不会被感染上了吧。

拿着医护人员给他的水银温度计,他一天测量几次,温度一高就拨通医生的电话。

医护人员都轮流安慰他,他没有咳嗽、乏力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体温稍高一点点不用担心,多做深呼吸,保持平静心情,肯定体温就下降了。

王飞在入住第一天就做了核酸检测采样,结果阴性。为了让他彻底放下心来,韩翠平等医护人员又安排了一次采样。3 月 10 日,度过了忐忑的 14 天,他拿着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单,放心回家了。

他们,被暖心守护

在桂园"健康驿站",众多"小不点"也是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2 月 26 日下午两点,24 小时在岗的医生苏柱铭接到紧急求助,一个 12 岁的女孩凡凡(化名)被鱼刺卡喉,还不是当天,是前一天晚上的晚饭。凡凡的家人不太懂,让她错误地尝试了吞面包、吞饭、喝醋等多个方法,那根鱼刺依旧顽固地在凡凡喉咙里,她双眼哭肿,一晚上都没睡好。

▲桂园"健康驿站"的饭菜。

苏柱铭和护士做好防护,带上镊子等赶到凡凡房间,请其张开嘴,用压舌板压住舌头、手电筒打开查看,尝试了几次,依然没有找到那根鱼刺。

苏柱铭随后紧急联系桂园社康中心主任张建军等负责人,叫来一辆敞开式市政巡逻地电瓶车,给凡凡带上面罩、口罩、手套、护目镜,穿好隔离服,直奔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医护人员正在忙碌。

市人民医院同时给凡凡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转到耳鼻喉科,专科医生推来喉镜等设备,历时一个半小时,终于把这根顽固的刺取了出来,将凡凡安全带回。

张建军等负责人随后还跟"健康驿站"后勤部门协商,再也不提供红烧鱼块这类有刺的菜了。

还有一天的凌晨 3 点多,苏柱铭刚刚接回一名湖北咸宁返身居民,准备回房间休息一下,手机又响了起来。3 岁左右小男孩明明(化名)突然肚子很痛,一直哭闹不停,体温 37.5 度。

苏柱铭赶到看诊,初步诊断为肠痉挛,随后他还联络了桂园社康中心的儿科医生商讨,开具了对应药物。

安慰下明明,苏柱铭就骑上了自己的电单车,手机联系好社康中心的保安来开门,在一片寂静中走进药房拿药,再迅速返回给明明家人送过去。

清晨 7 点半,苏柱铭给明明复测体温,已经正常了。而这个夜晚,苏柱铭一夜没睡,还有几位工作人员也没睡好。

林文(化名)带着一家 5 口,包括不能走路的岳母,4 岁和 8 岁的两个孩子回到了深圳,进入桂园"健康驿站",工作人员看他将岳母从车上抱下来,赶紧推来了一把带着轮子的椅子帮他。随后,医护人员赶回桂园社康中心,专门申请了该社康的备用轮椅,送到房间供林文岳母使用。

▲健康驿站额外赠送的水果和方便面。

第二天晚上 10 点,在健康驿站度过 30 多小时时光,带上一家人的核酸检测报告和居家医学观察告知书准备离开时,林文很是激动,他对给他办理离站手续的苏柱铭说,"来的时候看到你们在忙,走了你们还在忙,你们太辛苦了!有你们在,我们很放心。"

林文所不知道的是,忙碌是"健康驿站"的常态,进出"高峰"时,2 月 24 日有 93 人进入桂园"健康驿站",2 月 25 日有 116 人,还有诸多人员做完核酸采样后出站,驿站所有工作人员满负荷运转。

翠竹"健康驿站"也在 2 月 26 日迎来了接待"高峰",178 人入住、采样 178 人,拿到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走出驿站也有 180 人,医护人员、保安人员等汗水湿透衣背。

现今,罗湖桂园、翠竹两个"健康驿站"医学观察人员全部清零,翠竹"健康驿站"转变功能,成为服务入境人员的"归雁驿站",桂园"健康驿站"在全面消杀后恢复原本酒店功能,原有工作人员撤离。

结束了阶段性的工作,韩翠平还要继续负责"归雁驿站"的管理工作,她说,"反正累都累了这么多天,再累段时间也没事"。

苏柱铭则将返回社康中心负责其他工作,他笑说,"我就想赶紧去理个发,昨天有护士都说要借橡皮筋给我扎辫子了。"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易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