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盛宴在东莞市岭南美术馆拉开帷幕。汇聚广州美术学院近五十名教师及两百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的18个协同创新项目优秀成果在这里精彩亮相,为东莞市民带来不一样的创意新年!
这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共建的“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继11月承办“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及“东莞创意设计活动周”之后的又一次重磅活动。
本次展览围绕“美丽水乡”、“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三大主题,展出中国画、水彩、壁画、藏书票、莞香漆器、环境艺术规划设计、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首饰设计、家具设计、摄影、动画、VR(虚拟现实)新媒体艺术等不同形式作品近200件(套)。
在展览开幕式上,研究院分别与松山湖管委会签订《松山湖公共文化景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与东莞市重点文化企业——广东心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
本次成果展,将持续至1月13日结束。同时,在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将持续展出本次项目中特定为东莞地铁2号线各站点空间设计的壁画作品,市民可以在鸿福路地铁站参与微信投票,选出最受东莞市民喜爱的地铁壁画。
艺术家笔墨下的美丽水乡
作为首个落户东莞水乡地区的文化创意研究院,广美文创研究院瞄准东莞建设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需求,组织师生团队以东莞岭南水乡为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静下心来,潜心创作与设计。
如,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环境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吴卫光教授带领师生团队,选择万江的水乡村落更新改造利用为专题,以水蛇涌的厂房业态与村居故事为出发点,将旧厂房与河涌作为切入点,对社区场地进行修复与更新,力求尊重特有的古村历史情感,延展丰富的工业文化厚度,唤醒、激发水乡村落的内在活力,为我们展现了水乡建设的美丽蓝图。
再如,中国画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彦教授、美术教育学院院长龙虎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马新林副院长及美院研修班画家们近二百人次走进水乡,扎根水乡,用写生的方式,从现实生活汲取营养,用传统的笔墨记录、描绘当今东莞的发展变迁以及水乡特有的美感和沧桑岁月,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带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水乡风土人情。
城市化的进程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天际线,我们记忆中的村落景观也正在消逝。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教授的作品《时间的村落》,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以公共艺术及综合材料景观的技术对美丽水乡的人文景观进行创作设计,将自然景观融入艺术创作。这是对即将和正在消逝的村落景观的一种怀念,也是对记忆的一种珍视,也是对美丽水乡建设的赞颂。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力量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的艺术家、设计师们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郑星球副教授带领十几位艺术家以东莞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创作出一系列以东莞非遗藏书票,麒麟舞、千角灯、木鱼歌、赛龙舟、醒狮、舞木龙、东坑卖身节、横沥牛墟、茶山公仔、草龙舞、莫家拳、客家山歌……十二个主题特色鲜明,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莞草的再生设计,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与特色之一。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家具设计专业张欣琦老师、梁洛文老师带领学生团队,用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对莞草进行全面的研究,向非遗传人学习草编技艺,并亲手制作了十余件莞草设计作品。这是一次通过当代的设计语言创新,使莞草重返至当代生活的探索之旅。让莞草编织这种传统工艺,经过创新和重新演绎,承上启下,让中国的生活美学和精湛的手工艺得以传承下去。
莞香文化是东莞文化的历史珍品。一直以来,莞香用具大多数以陶瓷、金属、木器居多,传统漆工艺在莞香用具的运用比较少见。知名青年设计师王驰通过传统的脱胎和木胎的工艺手法和现代造型美学的有机结合,将创新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传统漆工艺创作,在造型和形式上运用了岭南特色东莞文化的具有样式,借用了水纹, 皎月,云山雾海, 岭南水乡,东莞市花玉兰花,龙舟,水乡小舟,花灯等不同的岭南特有的元素,从而对当代造型美学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中起到融合的作用。
见习编辑 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