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最轻时,传染性或最强
英文深圳日报
2020-03-13 16:54

据美国生命科学网(Live Science)报道,一项小型研究显示,新冠肺炎轻微症患者出现症状10天后,或不再具有传染性。感染初期,患者会释放大量病毒,而随着时间推移,传染性会降低。

该研究3月8日发布于预印本平台medRxiv,仍属于初步研究,因其尚未有同行评审,且研究对象仅为9名患者。然而,该研究可能解释了新冠病毒能够快速传播的原因:患者感染初期症状轻微,但此时传染性最强。

作者称,这和非典截然不同。非典病人感染后,病毒由上呼吸道传入肺组织,这时病毒传播能力最强,大概是感染后7-10天期间。而该项研究中,其中7名新冠肺炎病人在感染第5天之前,病毒浓度已达峰值,甚至高于非典患者病毒浓度的1000倍。

另外两名感染者已有肺炎症状,他们的病毒浓度峰值出现较晚。这两例中,病毒释放量在第10天或11天达到最高。而轻微症患者在第5天之后,病毒释放量开始稳定下降,到了第10天,即可能不再具有传染性。

作者写道,根据目前的发现,病人的咽拭子样本携带的病毒遗传物质的副本少于每毫升10万份,那么“病人可以在症状出现的10天后出院,并进行居家隔离。”

明尼苏达大学的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的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Osterholm)说道,“这项发现对于理解新冠肺炎的自然史以及病毒释放的公共卫生影响都很重要。”

该研究团队通过患者的鼻拭子和咽拭子取样,并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和痰进行检测。该团队检测了样本中包含的被称为RNA的病毒遗传物质的数量,从而来确定病毒在不同阶段的数量。

研究人员追踪了病毒的兴衰。然而,病毒量并不能反映患者是否具有传染力。这是因为,病毒RNA可能出现在人体组织,但并不代表病毒仍具有活性。为了确定谁具有传染性以及何时具传染性,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将病毒样本分离出来,并放在实验室培养。

研究人员发现,从患者早期咽拭子、鼻拭子及痰取下的样本上,可以培育出病毒,但从出现症状8天后的轻微症患者身上取下的样本,则无法培育出病毒。这意味着病人此时的传染性已经变弱。不过,尽管这时病人情况有所好转,但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这或许能够解释来自中国的多份报告所讲到的,病人症状消失之后,病毒还可以在人体内生存至少2周。

研究团队并未在血液、尿液及粪便样本中培养出病毒。粪便样本均来自处于第6-12天的4名病人,因为此时样本病毒RNA含量最高,便于研究人员分离样本。此前,一份来自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可存活的病毒”能够从感染者的粪便中复活,但是这些病毒是否具有传播能力,目前还不清楚。

作者写道,该项研究基于少数轻微症患者,还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确定粪便对于新冠肺炎传播起何种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对第6-12天的患者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不久之后,即建立起防御。然而,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这种快速的免疫反应是否出现在大部分患者身上,特别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编辑 黄泽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