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燥物:当代手工艺联展”——与当代手工艺不期而遇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08-02 22:47

手工艺如何与当代艺术实现完美联姻?安云艺术设计中心最新展览——”燥物:当代手工艺联展“于2021年7月31日在安云艺术设计中心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在地文化主办,安云艺术设计中心及YDMD studio联合策划,沈淑婉任出品人,黄以然任学术顾问。展览邀请了共39位艺术家,包括业界知名艺术家和新锐艺术家,这一系列天马行空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手工艺发展情况的一个全新的缩影。

在城市中居住的人们,生活中很少能够遭遇到传统意义上的野外。也许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意无意地来到一块后工业时代的“绿洲”。就像栖息于商业空间中的艺术中心,这种内外部符号的反差,为忙碌的生活“游击性”地镶嵌了一颗暧昧的宝石,虽隐匿于生活之平常、物品之堆砌,却深思熟虑地闪耀着久违的天马行空。

《燥物》展览邀请来自金属、陶瓷、玻璃领域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精心巧思,赋予传统工艺以丰富的内涵。因此,当观众感受这些展品时会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材料。

讨论当代手工艺中材料、功能、意义

手工艺批评家Jorunn Veitberg指出,关于手工艺与纯艺术的分类问题,人们尤其对手工艺品的功能与材料产生怀疑态度。她总结偏见:功能性物体被认为是必须受到功能的制约,因此永远不能将自己升华为纯艺术所标榜的智性产物的自由形式。同样,人们也认为手工艺的材料制约了艺术家的创作行为。正如张所家教授曾反诘作品的称谓,“为什么会说玻璃艺术品而不是以玻璃为材质和媒介的艺术品呢?”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给予我们观看、分析、理解和实践当代手工艺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不要用狭义的角度仅仅关注艺术家作品中表达的“内容”,而同时要考虑媒介所赋予的“额外意义”。换句话说,手工艺媒介本身的特质,不论材料或是功能,如何能够积极地作用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为其带来意义,而非片面的“制约”。因此,本单元的作品主要讨论当代手工艺中材料、功能、意义之间恰如其分的对话关系。

海德格尔的工具理论表示,物品存在两种状态,“应手状态”和“显在状态”。当人们使用工具时,物品呈现“应手状态”,工具使用得越是顺畅,人们越是会略过工具,关注于当下所从事的事物上。而只有工具受到损坏,注意力才会投放在“显在状态”的物品上。因此,本单元还原了一处桌上器物的使用场景,但这些器物故意用一点点“不安分”来诱导人们“品尝”它们的言说不尽,并在日常中余音绕梁。

展陈方式别出心裁

这次展览给观众最深刻的体验是打破了看展的姿势。比如在《看!地上有件首饰》单元时,观众需要蹲在地上观看,而非在橱窗里观看。

策展人介绍说,首饰作为一种亲密的小物件,与生俱来就伴随着佩戴者的身份认同与情感思想。诗人艾略特曾写道,在艺术形式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只能通过找到“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物体、一个场景、一连串事件,它们可以组成某种特定情感的方程式。而不论在商业场所的柜台里,还是艺术空间的展台上,如果想聆听首饰的情感表达,要么夹杂着一分物质世界的嘈杂,要么掩埋于艺术的神圣光环下。那么此时,一系列首饰被“遗落”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邀请大家去猜一猜它的主人会是什么样,又是否共鸣到一丝感性的回响。

以新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工艺

为何要以新的观念去审视传统工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嵌入到了它的问题之中,因为我们的传统已然蕴含了对每一个当下的包容。以首饰为例,张凡教授曾总结到,商周的首饰展现着先民独特的信仰和观念习俗。魏晋隋唐的首饰兼采异国之风。宋元时期首饰深受文人诗书影响,呈现诗情画意与民俗风情交融的韵味……因此,物质文化的“生机”并不是历史的顽石不化,而是每一个时代更迭的欣欣向荣。在今天,正有一批感召当下的创作者,以“脑洞大开”的方式,在手工艺的边界大胆地实验。

据悉,该展展览持续到2021年10月31日,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 – 22:00(21:30停止入场)。

【读特新闻+】

燥物:当代手工艺联展

策展方:安云艺术设计中心

展览时间:2021年7月31日 – 2021年10月31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福田区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l 3楼安云艺术设计中心

(原标题《看展 | “燥物:当代手工艺联展”与当代手工艺不期而遇》)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