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南侧的工地上,一根根旋挖钻机高高矗立,挖掘机、履带吊、汽车吊等工程车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两年前,这里是一座小山丘,今天的坂电路那时还是凹凸不平的土坡。四年后,这里将建成一所国际一流医教研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它将是深圳为数不多的山地建筑医院,也是深圳迄今唯一的一次性建成投入使用的超大规模医院。
它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吉华医院。
智慧攻关“愚公移山”
立足深圳、连接香港、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吉华医院,总建筑面积586394平方米,规划建设床位3000张,建设投资51.33亿元,其在立项之初就被委以重任。
责任越大难度越大。项目开工前,就面临着一系列难啃的“硬骨头”。
“建这个医院很不容易。”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任展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艰辛,“前期建设中遇到了10kV的电力迁改、10kV的高压铁塔拆除、中石化雪竹径加油站的拆除、管理用地整备入库等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另外,还有两座山要移除。”
据了解,施工项目原始地貌复杂,有两座海拔129米和150米的山丘,最大高差达70米;作为山体建筑,山体造成的北侧吉华路与南侧科学路之间的高低差又有25米。为此,需要大量的土方外运,被戏称为“愚公移山”。
为补齐坂田片区的民生医疗短板,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高压线拆除工作最终得到了市、区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街道的大力支持。而“愚公移山”也被工程团队用智慧和技巧攻克了。
任展介绍,为了降低土方外运量,最大限度保留原状山体,团队没有全部移走山体,而是保留了一半,把五层地下室埋在山里,利用场地原有的高低差,通过设置院内自动扶梯交通联系,反而能大大缩短市民从南北两侧市政路进入医院内部的步行时间,巧妙地将劣势变成了优势。
在对最影响工期的土方外运问题上,团队特别引入了泥沙分离技术。据统计,吉华医院整个项目需要挖运的土石方约140万立方米,其中建设用地含沙率高达40%-60%。在引入泥沙分离技术后,团队以每天处理8000方的工作量,在七个月的时间内,把40万方土方分离出12万立方米的建筑用沙,前后共运走80%左右的泥沙,成功变废为宝,并提前于原计划完成。该项技术还因此获得了治污保洁的优秀项目奖。
截至目前,吉华医院项目已进入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其中工程桩累计完成占比50%,支护桩累计完成占比49%,土方工程累计占比96%。
谋定而后动凸显人性化
想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医学中心,解决施工问题只是迈出长征的第一步。
在设计规划方面,工程团队提前策划分析,并征求多方意见,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先进的“基于大型共享医技平台的专病中心组合医疗模式”。
任展说:“要谋定而后动,很多细节、规划设计要想到前面,还要适应未来建筑不断变化的需求。”
“基于大型共享医技平台的专病中心组合医疗模式”,简单说,就是把传统的医疗流程转换为组团化、模块化的专病诊疗中心,从而应对诊疗规模超大、多学科联合、临床专业细分和亚专科的管理诉求,减少病患在超大型医院内的移动距离,带来更加人性化的就医体验。
例如在交通设计方面,设计方案提出以“城市客厅”为核心的中心辐射网络化交通,它可最大限度简化缩短流线,减少折返。
“城市客厅”建筑面积6783平方米,屋面采用钢结构网壳结构,顶部最高56.5米,单边悬挑最大43.5米。“它就像是火车站里的中央大厅,在这里可以通往任何科室和大楼。为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的情绪,这个空间还采用了去医院化的设计手法,形成客厅般亲切而温馨的环境。”任展告诉记者,“我们要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这也正是专病中心组合医疗模式的优势所在。据了解,该医院的诊疗中心是集中设置的,抽血、挂号、手术室、检验检查等核心功能都布置在低楼层,放在靠近城市客厅的地方,而住院部则放在高楼层;医院还配备有216部电梯,患者有专梯可直达手术室;规划设计有专用停车楼,可与院内空间平层无缝对接,共设置3600个停车位;医院还同步配建公交首末站,远期规划有地铁线等,内外部交通都十分便捷。
“内外兼修”的医疗建筑
医院的核心功能是治病救人。任展坦言,医疗建筑的成功不仅是外观的宏伟漂亮,更多是要考虑患者的需求、医生的需求,以及它是否符合专业医疗流程等,这也是吉华医院追求的核心。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附属医院,吉华医院充分贯彻了香港坚持的注重隐私、一人一诊的专业理念和设计标准,加大增设了诊室和护士站的数量,提供高质量、高规格的问诊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医务工作者和就诊人员。
在医教研一体化方面,医院规划配置了2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以及供医学院学生实习生活的场地,便于更好开展医学研究、培养本校学生,从而为深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临床医学人才,为提高深圳医学教育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贡献力量。
从研究业界最先进的材料、工艺再到医疗设备,任展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和实践,化解每个难点与痛点,确保对每个工艺流程的充分了解和熟悉,以免造成事后的不必要返工。“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珍贵的作品在雕刻。”任展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