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中国第42个植树节,新《森林法》也将于今年7月实施。
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获悉,2019年深圳共有9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折算植树297万株,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80%。今年,受疫情防控影响,深圳植树节活动日期延后,但“云”上植树活动已开启,并将成为今年植树的大趋势,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义务植树尽责率超80%
中国的植树节由近代农林科学先驱、曾在深圳布吉生活居住的凌道扬首倡设立。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圳持之以恒推动义务植树,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共建美丽深圳。每年植树节,深圳市领导积极参加,同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广大干部群众履行植树义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深圳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宣传,提高民众对义务植树具有法定性、全民性、义务性、公益性的认识,同时结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创新推出的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8大类50多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植绿、护绿、爱绿”行动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2019年深圳共有95万人次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折算植树297万株,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都在80%以上。
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抓紧时机有序落实春季造林任务,林业部门联合腾讯公司上线“广东林业·腾讯网友植树节”活动,并邀请奥运冠军劳丽诗、张洁雯等知名人士代言,共同“为南粤添绿,为湾区助力”。网友可在线参与“云植树”,还可领养树苗。预计,“云植树”将成为今年义务植树的流行趋势。
90%以上的古树生长良好
根据最新一次全市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深圳现有古树名木1562株,其中一级古树14株,二级古树56株,三级古树1487,名木5株。目前90%以上的古树生长良好,树种主要为榕树、樟树、龙眼、荔枝、朴树。
为加强古树名木管理,深圳建立了古树名木管理平台,及时公布和更新全市现有古树名木的情况,包括建立完整、全面的古树名木保护档案等;与科研机构合作,鉴定后备古树树龄,及时纳入管理和落实养护责任。
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建设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自然教育之城”,推出自然教育“满天星计划”,让所有的深圳市民融入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目前深圳在全省已率先成立13个自然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形成以森林和湿地为载体的、体系健全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统。
推窗见绿的“千园之城”
深圳大力打造“千园之城”,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营造了繁花似锦、步移景异、缤纷多彩的城市绿色新景观。新建花景大道、花漾街区、街心花园,营造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三洲田梅园等一批大尺度特色花卉景观,世界花城景观初现雏形。
截至2019年底,深圳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全市公园已经达到1000个以上,构成有深圳特色的自然公园、市政公园、街心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5平方米。全市绿道总长2443公里、平均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公共目的地”382个,形成了以区域绿道为骨干,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连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0.21%
近年来,深圳努力推动宜居宜业森林城市建设,成功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森林面积达7.97万公顷。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深圳在最少的土地总面积上,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较高的森林覆盖,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0.21%,拥有森林小镇6个。
深圳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开展森林、湿地和水源区的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林相改造,生态景观林带抚育,薇甘菊防治等,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在未来的“美丽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深圳把森林保护和发展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范畴,将继续新建改造提升社区公园,新建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各类保护区,建设更多生态健康、绿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城市绿色生态水网;新建生态廊道,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等。以森林惠民为最根本目标,深圳将努力推动森林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多种效益惠民,让群众在生态福祉上的获得感更显著增强。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