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做好六稳千万招,稳住企业第一招;扶持政策千万条,加快复工第一条。政府在工作思路上,要从围追堵截向鼓励全面复工复产转变;在工作方式上,要从见面服务向不见面服务转变,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地组织生产;在扶持对象上,从企业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在政策措施上,适当加大力度,做到精准高效。
一、科学防控再精细,落实责任再具体
清醒地看清疫情形势,不容出现丝毫的马虎大意。疫情防控是十分紧急而且重要的工作,做不好疫情防控将延缓复工复产和经济增长。交通运输部预计3月以后还会有1亿多人次返岗,再加上返程日期未定的约1亿人次返校学生——返程人员流动压力巨大,首当其冲的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
因此,需要继续抓好预防不松懈,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充分运用“行程轨迹”“疫情图”“健康码”等大数据技术防输入防风险,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地做好重点人群防控管理,严密守住“大门”和“小门”。在已有基础上再次落实,将责任明细化、具体化,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各类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一查找防控中的盲点,补足短板,组织专业人员到企业、社区检查点进行“手把手”培训,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车、不忘一事,真正做到100%到位。同时,发挥心理医生、专业社工、心理专业大学生作用,加强居家隔离、集中隔离人员的心理干预工作,减少意外事件。注意把握工作力度和节奏,思想上不恐慌,行动上不盲目,切忌实行层层加码、简单粗暴。无论是企业、蔬菜市场还是居民区,都不能一关了之、一封了之。
严格要求复工企业认真稳妥地做好防控工作。区别企业规模,由区(县)、街道(乡镇)与复工企业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明确企业复工后的防控责任范围和奖惩制度。要求复工企业100%落实防控机制、明确防控责任、掌握员工动态、配备必要物资,做好日常防护的必要措施。复工企业需要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密度,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通风、体温监测制度,采用分时错峰隔座就餐或盒饭送餐,并确保食品安全。做好废弃口罩、手套等防疫垃圾处置工作。对于不履行防控责任的企业,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对不履行自我防控责任的员工纳入信用黑名单。
清醒地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大国,疫情形势有很大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落实中央精神。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当务之急。其它地区要确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策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二、全面复工再加油,支持企业再发力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做好六稳千万招,稳住企业第一招;扶持政策千万条,加快复工第一条。政府在工作思路上,要从围追堵截向鼓励全面复工复产转变;在工作方式上,要从见面服务向不见面服务转变,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地组织生产;在扶持对象上,从企业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在政策措施上,适当加大力度,做到精准高效。
第一,有序推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尽早实现稳定生产。首先,第一产业立即复工,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防止出现大范围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其次,二三产业尽快复工,尤其是以自动化、智能化车间为主的企业马上安排复工复产。再次,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省要实现全产业链复工,确保上下游企业实现稳定的复工复产。
第二,主动当好“店小二”,及时提供贴身贴心服务。首先,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复工复产防疫工作指引手册,鼓励企业复工复产。其次,认真听取行业协会、企业意见建议,出台合法合理、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从劳动用工、减轻负担、优化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复工生产“撑腰”鼓劲;同时,严禁搞政策攀比、借机“挖墙角”。再次,政府出资为复工企业员工提供核酸检测筛查,实现迅速返岗上岗。复次,提供各种类型的不见面审批或服务。依托政府服务12345热线或者专门的企业服务热线开设“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线”,提供咨询、答疑解惑;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施远程签约,促进重大项目立即开工。最后,实时收集企业问题并加以解决。依托电信服务商开通企业服务APP,在线收集企业困难、诉求,精准发送到政府部门,第一时间推动解决。
第三,实行部际省际互动,形成复工复产合力。在部际方面做好四项工作:首先,打破线条界限。前期各部委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根据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要求还需要出台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出台复工复产防疫指南等文件,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智慧,统一出台促进复工复产一篮子政策举措,并配上简单明了的图解和申请流程。其次,着力解决复工企业的后顾之忧。除了减免企业社保费、缓交住房公积金等既有政策外,视行业复工复产先后等情况减免停工期间的银行利息;要求各类国有企业减免停工期间的房租厂租,倡导其他企业减租免租。再次,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确保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减轻企业负担,防止出现大规模、成行业倒闭潮。对于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要及时研究修订并公开发布实施。最后,注重长远,大力鼓励企业创新,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运用智能技术提高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鼓励建设智能工厂。
在省际方面做好四项工作:首先,互通复工复产防疫信息。人口流出流入的各省市区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本地疫情和复工复产需求。其次,明确人流物流通行标准。统一人流、物流的放行接收标准,以省为单位明确放行接收的具体标准,省以下政府不得加码。再次,实现“直通式”、“一站式”返岗。在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下,输出地要集中统一安排包车、专列等,发放车辆通行证件,实现尽快返岗。复次,将重要设备和原材料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最后,对于暂时不能复工的企业,各行业协会、商会、同乡会等组织都要发挥劝导作用,将暂时不适合返岗人员留在本地,同时地方政府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心理干预。
第四,选派驻企指导员,就地解决困难。推广工信部驻企特派员和地方驻企指导员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驻企指导员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由组织部门选派优秀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工作。一方面,针对企业的困难“马上就办”,及时送上保姆式服务,增强企业信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调,准备好原材料,找到产品销路。另一方面,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做到安全复工,降低疫情风险。纪检和组织部门加强驻企干部考核和监督工作,对于不作为、慢作为者予以严肃问责,对于吃拿卡要者依法处理。
第五,规范企业实施共享员工,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疫情开始后,一些企业间开启了“共享员工”计划,初步实现了双赢。政府部门需要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明确工伤、社会保险等问题处理措施,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上升为法律;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协调服务。
第六,主动拥抱市场变化,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疫情之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将发生变化,安全消费、健康消费、非接触消费会显著增长,娱乐型、攀比型消费会有所下降。要鼓励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开展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作者系经济学者)
见习编辑 廖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