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雾霾天?院士专家建言“绿色中国发展”

记者 李萍 文/图
2016-12-24 04:11
摘要

12月23日,“2016绿色中国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668084120722542792

近几日,华北地区大范围雾霾红色警报,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注和热议。12月23日,“2016绿色中国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以“绿色中国发展”为主题,就如何实现进一步的超低排放、如何低碳节能发展、如何创新等绿色发展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把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绿色发展方向和路径。

该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中科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联合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刘吉臻、曹耀峰、金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以及大功率氙气照明节能技术发明人宁勤胜等专家围绕“绿色中国发展”主题,从中国能源的低碳转型战略、中国电力的转型与绿色发展、我国地热发展的思考、化学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科学用能与绿色中国以及大功率氙气照明节能技术对行业发展及产业安全的贡献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在致辞中指出,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源头去考虑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利用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手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真正把我们的家园变成“绿色中国”、“美丽中国”。

“我们应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待霾的产生及对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欧洲、日本人均GDP达4万美元了,但人均能耗比美国低了一倍甚至还多,这一点对我国很有启示意义。”杜祥琬则指出,美国人均行车里程3万公里,日本每年行车里程1.1万公里,两国的人均客运终端相差3.6倍;美国人均住房62平方米,日本34平方米,两国的人均家庭能耗相差一倍。库兹涅茨曲线也说明,低碳发展同样可以通向现代化,高碳发展不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16914209701902256

188011384965003890

他建议,要多管齐下节能提效,实现能源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如我国每年消耗41吨原煤,其中有七八亿吨散烧煤,如果用气,用太阳能、风能、地能、生物热等替代最低效最污染散烧煤,于2018年能全部替代完,这将是中国基础能源进步的重要标志。又如大力度、高质量的发展非化石能源,高比例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等,重塑能源,创造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新型中国道路。

大功率氙气照明节能技术发明人宁勤胜表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依赖于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节能技术是节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节能技术,特别是城市道路照明的节能技术多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希望通过院士、专家的共同努力,在绿色中国发展方面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

众专家们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我国在绿色、节能方面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各领域在“绿色中国”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并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升级中发挥的支撑作用。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