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诈骗分子盯上学生QQ,通过冒充儿女要求家人转账,一些家长疼爱子女心切,会很爽快地汇款过去。今年以来我市出现利用冒充学生QQ诈骗家长的警情共33宗,涉及金额达82.85万元。另外,近期出现一种利用微信公众号实施网络兼职诈骗的新型手法,我市已有一名市民被骗报警。根据“安网2016”专项行动部署,深圳网警全力打击、防范各类网络违法犯罪,公布了这两类诈骗手法,提醒广大市民谨防诈骗。
以QQ冒充亲人骗取对方汇款
陈女士收到的“女儿”的QQ消息。
2月29日,事主陈女士在当天16时26分接到其侄女打来的电话,称陈女士的女儿在学校上电脑课有事找她,让其登录QQ与女儿联系。陈女士登上QQ后,其“女儿”说要报学校的英语培训班,报名截止时间为当天下午5点半前,报名费8600元,让陈女士联系学校的“王老师”,还留了“王老师”的电话。电话中,“王老师”说自己负责培训,让陈女士为“女儿”缴费,并用手机发来了收款账号和户名。随后,陈女士在住处用手机银行给对方提供的帐户打款人民币8600元。女儿放学回家后,陈女士问起女儿培训的事情才发现被骗。
“王老师”的短信。
无独有偶,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同样是用冒充“女儿”的手法作案。某日,王女士收到女儿王某玉的QQ信息,称一个姓高的老师给了女儿王某玉5万元加拿大币,委托其代为打款。“女儿”称,老师急需用钱,但银行系统升级,无法打款,要求王女士帮忙转钱给高老师,并留了高老师国内的电话号码,接着王女士拨通该电话号码,对方自称是王女士女儿的老师,并告知“确有此事”。随后,王女士将28万5千元人民币通过中国银行网上银行转给“高老师”指定的银行账号。转完钱后,王女士向女儿王某玉核实,被告知并无此事,发现被骗。
【诈骗手法剖析】
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脑漏洞盗取了事主亲友的QQ号,从聊天记录得知事主与其亲友的关系后,冒充亲友的头像和昵称重新注册QQ号进行诈骗,通过与事主聊天和提供之前汇款相关信息等来取得事主信任。后期则谎称更改收款账号,要求事主汇款。
深圳网警提醒,在网上使用聊天工具时需谨慎,遇到此类诈骗,一是在添加好友时需进一步确认,谨防他人冒充好友;二是当好友提出修改收款账号时,要先打好友电话确认;三是如有用户发现自己聊天工具被盗应尽快找回密码,并告知好友谨防被骗。
近年来,类似的诈骗层出不穷,骗子的作案手法也花样百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冒充银行、上级领导、亲人、朋友等身份,以帮忙充值话费、代为支付订单、紧急情况需要用钱等理由作借口来进行诈骗。因此,大家上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隐私,尽量不要在QQ、信箱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市民在遇到类似上述情况时,需提高警惕,立即向当事人求证查实,避免上当受骗。
【腾讯链接】
腾讯反诈联合团队针对此类不法行为提示广大用户:
1.留意QQ对话框中出现的防诈提醒;
2.发现可疑、异常及时举报;
3.所有转账一定要电话确认。
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起网络兼职进行诈骗
“最少交220元会费,转发指定广告内容到朋友圈,每天可获一定奖励,承诺11天内回本,以后都是纯赚……”
2月28日,李小姐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叫“XX动力”公众号旗下的微信群,该群要求会员转发主管接洽的商家网址,每天完成转发任务就会根据会员的等级拿提成。于是,李小姐通过微信红包给群管理员发了1000元的“会员费”,随后几天李小姐每天都按时完成任务,都能拿到80元提成。在拿到第八次提成的时候,李小姐觉得利润很高,于是又用其丈夫的微信号加入了该群,同样也缴纳了1000元“会员费”。但是加入之后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拿提成,群主就把该群解散,李小姐顿时发现被骗。
【诈骗手法剖析】
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建立微信群,以群成员缴纳会员费成为会员即可从事高佣金的兼职工作为由,骗取市民缴纳会员费。
深圳网警提醒,网络兼职要慎重,尤其对那些宣称高额返还佣金的兼职信息,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千万别为捡芝麻而丢了西瓜。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冷不丁就冒出个新招数。如您遇到诈骗,可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咨询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0755-81234567。
【腾讯链接】
腾讯微信方面针对此类不法行为表示:透支信任恶意欺诈、恶意营销等都是违反相关法律和微信用户协议的行为,也是违法违规行为,微信会联合权益人进行坚决打击;同时,用户如果在使用微信过程中遇到类似行为,可以通过微信各处的举报入口进行举报。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