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怎么做?记者实地探访福田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读特记者 许依妍 文/图
2020-03-10 15:35
摘要

一天接收检测上百份样本是常有的事,最多一次达到300多份,但大家都能忙而有序,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各个流程。

在福田区疾控中心,有支鲜为人知的战疫队伍。在这支仅有13人的队伍里,有制定战疫流程的检测专家组、有最先与病毒交手的收样组、有让病毒原形毕露的检测组、还有准确识别病毒的数据分析组。疫情爆发以来,他们日夜坚守在封闭负压的实验室中,用他们的专业和严谨使病毒无处遁形。

每天接收上百份样本

记者日前来到福田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隔着玻璃一睹这个追捕新冠病毒的“战场”。只见这里仅有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PCR实验室,被分成了四个区域,每个分区空间都十分狭小。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却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实验设备: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每个分区之间安置了传递窗,不同分区的检测人员通过这个“安全通道”进行物品交接。“全副武装”的检测人员正在忙碌着,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报告审核等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天接收检测上百份样本是常有的事,最多一次达到300多份,但大家都能忙而有序,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各个流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早在2005年就投入使用。由于福田地处市中心,这个小小的实验室,承载着极大的检测压力。但这个团结协作、高效专业的团队,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每一次的核酸检测工作。

检验流程:以高标准确保高质量

“为应对这次疫情,我们依照技术指南,探索出了一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作为核心技术团队的成员,检测专家组的主任技师周海涛和赖植发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在思考怎样将风险和质量双重把控融入检测的每一个环节。

据介绍,在以往常规工作中,福田区疾控中心已经备案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常年开展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等监测工作。但针对这次疫情,微检科对实验室进行了微改造。同时,对检测人员进行再培训,强化生物安全,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由于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的灵敏度有差异,有些灵敏度较低的试剂盒在对尚未表现出症状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时可能由于体内病毒含量过低而判断为阴性,出现漏检的可能。”据介绍,为了提高检测质量,具有十几年PCR检测经验的“老将”---检验专家组的副主任技师曾华书和侯红斌在实验前评估核酸提取试剂盒、PCR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优化试剂组合,尽可能缩短检测时间。同时,面对一些核酸检测呈弱阳性的样本,他们制定了检测复核机制,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不同厂家的仪器分别进行多次重复检测。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出现检测失误的情况。”周海涛告诉记者。

关口前移保障生物安全

反应体系配置室、核酸提取室、PCR扩增室.......每一个分区都是一个紧张而忙碌的战场。一个个传递窗传递的不仅是检测样本,更是大家战胜疫情的团结力量。

在核酸提取室里,陈润莉和梁肇海相互配合,拿出已经灭活的样本,像是面对潘多拉魔盒一样在生物安全柜里小心翼翼的打开样本核对编号,接着才开始加样提取核酸。“这个过程大概要40--60分钟。”陈润莉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在两个人提取核酸时,另外两人同时进行PCR反应体系配置。整个操作过程中,他们始终屏气凝神,直到从传递窗接过同事配置好的反应液加入核酸模板,才稍稍松了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病毒光顾。”她告诉记者,生物安全柜在这里发挥了保护伞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

收样室里,莫浩联和张金金正在忙碌着。记者注意到,在他们面前也陈列着一台生物安全柜。“这样的收样工作是前所未有的,因为面对的是一种新病毒。”正在收样的张金金告诉记者,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甚至到凌晨,都不断地有样本送来,一天的收样量最多一次高达300多份。这么大量的样本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据介绍,为降低风险,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收样流程,调用了一台生物安全柜用于收样环节。“以往做实验才会用到的生物安全柜,现在被搬到了收样室,这也是我们面对疫情采取的关口前移做法。”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一个收样组的女孩看到记者,跑出来问:“样本来了吗?”原来她把记者误认成是送样本的工作人员。这个叫陈莹的小姑娘,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正值午餐时间,值班的她独自在实验室做着消毒工作。记者问她什么时候去吃饭,“再过半个小时吧,等彻底消毒再通会儿风就可以去吃饭了。”她说。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许依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