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十年出书,七旬老人撰成东莞大朗首部“土话大字典”
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叶惠涛 文/图
2016-03-23 22:29

308373187957355284

多年勤于笔耕的叶金镇老人心悦身健。

东莞市大朗镇七旬耆老叶金镇,历时十年,发掘、搜集与整理民谣、歇后语、口头语等方言,结集出版大朗镇第一本“土话大字典”《大朗方言拾趣》,并于2016年春正式开印,备受乡邻追捧。

一梳梳到尾,夫妇共齐眉。

二梳多贵福,儿孙高中伴龙颜。

三梳添福寿,寿如彭祖又添丁。

头中梳起蟠龙髻,即时背我出堂行。

女儿今日离乡井,养育劬劳未能清。

今日分离无可奈,好如刀割断肝肠。

女儿别后离娘去,保佑娘家福满堂。

女儿别后随夫转,保佑婆家福禄全。

这是叶金镇编写祝福新婚夫妻举案齐眉的《新抱梳头歌》,“方言就是无形的‘活化石’,尤其是一些民谣,都是过去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很有历史价值。但现在很多方言逐渐失传,年轻人大都不理解方言里蕴含的典故和来源,所以我就编著这本关于方言的书,希望为记录和传承家乡的文化尽一点微力。”叶金镇告诉记者。

叶金镇曾任大朗中学校长,退休后为了留住乡音方言里的乡愁而发挥余热,自2006年起,开始发掘、搜集与整理大朗的民谣、歇后语、口头语等方言,结集出版了这本《大朗方言拾趣》。

184640490800882813

翻开该书,一股浓浓的“乡味”扑面而来,书中的民谣、歇后语、谚语、口头语、方言杂字等篇章,犹如让人走进大朗本土文化“大观园”,更深深感受到编者的“赤子情怀”。

该书共收集整理了当地民谣160首,歇后语266条,俗(谚)语1448条,“口头语”1986个(句),杂字118个,共325页。这些方言朗朗上口,忠实地呈现大朗地方特色语言,让当地人读罢备感亲切。

叶金镇老校长说,随着时代发展,有些词语势必被淘汰,特别是那些形成于农耕社会环境,与农村、农业以及乡土风俗民情密切相关的方言词语。但是,方言是散发着浓郁故土气息的地方文化,这些乡音方言,是先辈馈赠给我们的丰富语言和宝贵文化,它孕育了大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杰子贤孙。它不仅是大朗人沟通的语言,而且也展示了地方文化魅力,正是“人是故乡亲,话是家乡明,讲一句乡音,寄一份乡情”,所以必须为传承故乡的传统文化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叶老坦言,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民谣、俗语、歇后语等语焉不详。他只能一点一滴地搜集整理这些零碎的资料。尤其是在整理民谣时,许多虽然流传度高,但往往只留下只言片语,要是写入书中,不但不符合格律,也因为太短而难以流传。他就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理创作,从而使民谣更加完整、丰富,流传更具生命力。

叶老一直钟情古典诗词、对联等,在古文创作上有一定造诣,他在编纂书籍过程中对民谣进行再创作,在原有意境的基础上完善民谣韵律与结构,使其更朗朗上口,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