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做客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栏目并与市民互动。
3月6日,在“三八”国际妇女节110周年到来之际,市妇联主席马宏做客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栏目,畅谈战疫中的巾帼力量、关爱困难妇女儿童和防疫一线人员,“无疫小区”创建等话题,并与网友展开互动。
发挥“联”字优势,贡献巾帼力量
“妇联这个‘联’字,就是搭建平台、广泛动员联系,我们是上下左右内外处处都要联。”谈到战疫中的巾帼力量时,马宏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市妇联作为群团组织,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据统计,仅大年初三当天,市妇联即募集总价值近120万元的N95口罩4万个、成人纸尿裤6万片发往湖北;截至目前,全市11000多名妇联干部、执委,6000多名巾帼志愿者参与到了社区联防联控一线工作,把动员倡议和行动落实到家家户户。
马宏说,疫情发生后,市妇联广泛发动妇联执委、女企业家、妇女社会组织等,汇聚资源,第一时间驰援湖北。同时,广拓渠道,为社区防控一线提供资源保障。不仅如此,市妇联还发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优势,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到高速路卡口或者下沉社区,做好返深人员的摸底排查、居家隔离和心理疏导工作,织牢防疫工作的严密防线。
当好“娘家人”,提供暖心服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守护好防控一线人员和困难妇女儿童,成为市妇联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当好防控一线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坚强后盾,为此,市妇联推出了‘心系妇儿、情暖万家’抗疫守护关爱系列行动。”马宏介绍说,一是“您的港湾我们来守护”深圳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关爱专项行动,为近300户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家庭提供生活物资等关爱服务;二是关爱基层民警、交警、环卫工、媒体工作者、公交司机等一线人员,为他们送上口罩、饮料和坚果等生活物资。三是“疫路护童”行动,市妇联、市妇儿基金会向市民政局捐赠2万只儿童口罩、一批营养物品和大米,定向捐赠给市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儿童及特困人员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困难儿童,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
同时,对居家隔离的孕产妇,通过赠送“六个一”爱心礼包等方式,为“准妈妈”构筑爱的防护墙;对家中无人照看的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组成工作专班实地走访、慰问和定期探视;对疫情期间出现恐慌心理、负面情绪的市民,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抗疫心理支援服务群组,做好疫情下妇女儿童心理护理及家庭关系心理援助等服务。
“把每个小区都打造成无疫小区、健康家园”
“把每一个小区都打造成无疫小区、健康家园”——这是目前在全市开展的“健康家园·无疫小区”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健康家园·无疫小区”活动由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小区组在全市组织开展,动员市民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力争没有确诊病例的小区不发生疫情,有确诊病例的小区不新增病例,让深圳早日实现无疫情、早日回归生活常态,并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形成更健康更文明的城市生活新风尚。
创建无疫小区,市妇联积极参与、主动作为。马宏介绍,“健康家园·无疫小区”活动有很多内容,其中有一项是“家庭同战疫”:市妇联迅速行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通过在市妇联“深圳女声”微信公众号开设“无疫小区”专栏,向广大市民和家庭发出10万份《鹏城防疫 共护家园》倡议书等方式,发动千万市民和百万家庭“守小家 为大家”,做好居家环境清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传播科学防疫的正能量,积极参与创建“无疫小区”。
启动全国首个妇儿领域PPP项目,打造妇儿示范服务阵地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定到来。接下来,市妇联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
马宏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市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深入落实“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求,解决了妇儿大厦的历史遗留难题,加快升级改造工作,该项目成为全国妇儿公益领域第一个PPP项目。接下来将按照效率优先、质量优先原则加快推进,打造国内领先的妇女儿童示范服务阵地,为实现“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届时,我市的妇女儿童和家庭在这里将享受到更多服务、参与更多活动。
此外,年初市妇联即筹划开展了“阳光行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和遴选多个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优质项目,按服务内容,分为阳光巾帼、阳光儿童、阳光家长、阳光家园四大类,将提供女性赋能、儿童关爱、儿童友好、家庭心理支援、婚姻家庭指导等服务。
接下来,市妇联将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工作要求,把在抗疫过程中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延伸到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增强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