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交通总站站长饶卫华之子饶潮生讲述革命故事 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2021-07-27 08:32

不久前,央视播出了以红色交通线为题材的电视剧《绝密使命》,广州南沙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饶潮生激动地在其中认出了以自己父亲饶卫华为原型的角色“华山经理”。当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被呈现在屏幕上,这段沉淀于时间深处的故事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饶卫华1930年摄于香港。图片由饶潮生提供

紧张严密的地下联络工作

饶卫华是华南交通总站首任站长。“我父亲当年24岁,但此前曾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两年多,并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被指定在周恩来任秘书长的大会秘书处负责调查和统计,并列席大会各委员会的参与记录工作,后还应邀出席共青团五大。留苏经历和工作关系,让他对我党中央和各省领导人有一定了解,有利于开展秘密地下联络工作。而且他从小在大埔长大,曾在中共汕头市委担任组织部长,也在上海、香港工作过,对交通线沿线城市和韩江流域人文风土比较熟悉,加上他原担任的组织和秘书工作与交通业务就有交集,中央安排他筹建华南交通总站。”饶潮生表示。

饶潮生介绍,华南总站建立后,党中央和南方局先后调来一批专职交通员,他们政治觉悟较高,熟悉地方情况,勇敢机智又能刻苦工作。与交通工作有关的人员是单线联系,他们不参与党的其他活动,以确保安全。

此前不久,在九龙上海街已经建立起一座南方局的秘密无线电台,专门和党中央的上海地下电台保持直接通讯联系。“所有由中央交通局派经香港到苏区的同志在上海起程前,都先由上海的地下电台将人员、性别、政治情况、到香港后住何旅馆、约定的接头联系口号等先电告香港的同志。人员到了香港后,我父亲他们便可按电台的通知找到这些人。如果情况正常,驻香港的交通员能准备得好即按期出发,这些上海来的同志到香港后就不需要在香港久住旅馆。但如遇到情况变化,需要改换装束,或发生疾病等,便要接他们到香港招待所暂住,待作好准备后才起程。”饶潮生介绍父亲回忆的情况。

中央红色交通线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饶潮生告诉记者,由上海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工作的同志,还有部分是留学苏联、法国等回国人员,这些干部经过专业的学科训练,大多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有的担负起了中央和省、县及红军中的高级领导职务,有的从事无线电、医疗、文化、教育、兵工生产等专业技术工作。

而留学干部归国后通过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苏区的人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档案局首任局长曾三的传记就记述,曾三当年与涂作潮、伍云甫等经华南交通总站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沿着红色交通线进入瑞金,为中央苏区架设电台后留在中央红军组建红军通讯学校训练电讯人才逾千名,为中央红军反围剿打胜仗发挥关键作用。

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之下,中央苏区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工业品,尤其是急需的食盐、药品、电器和军用器械都很短缺。红军不得不把从敌军和地主土豪缴获的黄金和白银运送出去,通过采购点换成钞票和银元,再拿来购买所需物资。

“有几次父亲讲过交通员‘提款’的故事,组织上多次把土改和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黄金、白银、港币交给交通员,指定送到香港、上海交通站兑换后用来购买无线电器材、军用望远镜和贵重药品等,他们认真小心地将这些财物带回交通站,从未发生过贪污遗失事件。”饶潮生介绍,当时为了防止路上发生遗失,同志们把黄金熔成金条,用布袋装起缠在身上。天热路远,布袋又重、摩擦着皮肉,有的同志被摩擦伤了,皮肤化脓成疮,但仍坚持下来,坚持完成任务。

解放后,饶卫华一直在广州工作,1996年去世。“我父亲说过,在改革开放之初,杨尚昆曾对他说,长征前在香港的我党中央华南交通总站及所领导的红色交通,在革命低潮环境凶险下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很重要,应大力宣传颂扬。”饶潮生告诉记者。

(原标题《华南交通总站站长饶卫华之子饶潮生讲述革命故事 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