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变革大潮中,媒体人不妨沉住气用心听
邓辉林
2016-03-23 07:00

 

“和菜头”不是菜,而是一名媒体人。22日,他针对当前关于山东疫苗案的一些媒体文章,发表了网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很快就获得“10万+”的阅读量,并得到近1300人真金白银的赞赏。与此同时,一堆“板砖”向他砸过去——一批人写文章批评他。

引起和菜头不满的文章,都将近日山东疫苗案和一篇旧文即2013年媒体报道《疫苗之殇》拼接在一起。他却认为近日山东疫苗案的问题在于“疫苗没有冷链保藏,造成疫苗可能失效”,而2013年那篇报道说的是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联。他的核心观点就是,这些拼接而成的文章,是强行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是在试图操控公众的认知和情绪。

而反击和菜头的文章,大意即为“文章论证的瑕疵不会比变质疫苗更可怕”“谬见比沉默要好”。

孰是孰非?不妨看一看世界卫生组织22日下午6点在新浪微博发布的权威信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

一望而知,如果早早地就给山东疫苗案中的疫苗贴上“毒疫苗”或“杀人疫苗”标签,失之于草率。即便是引导大众去作如此关联,也是不负责任的。

普通公众发表网文,如果将没有明确关联的事拼接到一起,尚情有可原。而媒体承载着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增进大众理性的角色期待,如果也这样做就会产生误导受众、混淆舆论的不良后果,因此有责任严格评估这种操作的后果并作出专业处理。将“问题疫苗”与“疫苗接种后出现的问题”拼接到一起,显然有失专业水准,不合媒体规范。当然,媒体面对关切大众利益事件的时刻应该发声,但应当避免发出可能误导公众的声音。仓促中草率发声、为了避免失语而炮制谬见,这样的事不应是负责任的媒体所为。

尽管和菜头的文章标题同样存在赚取点击量之嫌,但核心观点足以让人反思。可惜,一些人看到和菜头的批评,就像受惊的猫一样蹿起老高,这不应是秉持理性的媒体人所为。

在这个媒体变革的时代,媒体人尤其应当沉住气,用心倾听各方意见。媒体变革,因为攸关媒体命运、个人利益,而变得分外敏感。但是,转型已经没有退路,而且尚需大力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多听取各方意见,会让媒体转型更加稳健。如果听不进批评,沉醉于昔日辉煌,甚至连核心竞争力出现流失迹象也不容他人评说,何以打造有强大公信力的新型媒体?

前不久,有网络媒体人士对传统媒体走向作出了悲观的预测。于是,有传统媒体人士向对方喊话,要求“打赌”,并提出“谁输了谁辞职”的赌注。在媒体转型的紧要关头,媒体人纠缠于此类争论,实在无聊无趣。纵然是批评或“唱衰”,听一听这种观点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如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不是坏事。

编辑 巴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