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抗疫:面对疫情,我们如何获得安全感?

读特记者 徐斌
2020-03-06 11:17
摘要

面对疫情,帮助自己获得安全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善加利用、帮助社区恢复日常运转、感受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结,对将来怀有希望,是让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

面对疫情,帮助自己获得安全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善加利用、帮助社区恢复日常运转、感受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结,对将来怀有希望,是让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

那么,如何获得安全感呢?

让自己身处安全之地或相对更安全的地方,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同时获得掌控感,这些都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安全。

一、如何获得现实安全感

最大限度地限制潜在的伤害,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让自己身处安全的环境之中,并且获得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和物资。

1.如果您身在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或所在的小区发现有新冠肺炎患者,要尽可能留在家里,最大限度地限制潜在的伤害,让自己身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并且获得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和防护物资。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保持居室清洁,经常开窗通风;随时保持手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包括监测体温);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物要煮熟,饮食健康、营养;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

2.如果您身在疾病流行地区之外且小区里没有发现新冠患者,要避免到疾病流行地区,其余同上。

二、如何获得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有赖于及时获得疫情相关的真实信息以及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有赖于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制订并实施安全感计划。

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避免对疫情过度关注,把握 " 接近与远离的平衡 ",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产生的压力。

在疫情肆虐的时期,担心害怕是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及时获得真实的疫情信息、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获得心理支持,以及为将来制订安全计划等,来让自己获得心理安全感。我们建议:

1.获取真实有效的疫情信息

每天只在固定时段查看权威信息平台发布的消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及各级卫健委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新闻联播等媒体。

不被动刷手机接受消息;不过度关注、轻信信息来源不明确的截图、视频,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控制每天接收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获得控制感能够增加我们的心理安全感。

2.获得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能帮助我们学习良好的应对方式、纠正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缓解过度的负性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更有效地应对当下的危机。

浏览权威的心理健康平台,例如,精神卫生 686、京师心理大学堂、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微信公众号等。

3.获得心理支持

与关心您且有正能量的亲友联结在一起,表达感受、交流体验、分享知识、相互扶持,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能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心理安全感。

4.制订并实施安全感计划

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制订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如,看书、听音乐等),做心理减压及自我滋养练习等。

5.用 " 蝴蝶拍 " 持续植入并增强当下的安全感

蝴蝶拍技术有多种用途,可以帮助您获得并增强安全感、平静,感受到被爱滋养。

(本文内容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编写的《抗击新冠肺炎大众心理自助手册》)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徐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