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在上海举行
驻沪记者 匡彧
2016-12-12 03:19

1

12月10日,“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于坚此次带来的主角作品不是诗作,而是自己的三个摄影系列作品:“大象”、“岩石”、“眼前”以及纪录片《碧色车站》、《故乡》。令观众惊喜地看到一个肩负着诗者、文章作者、纪录片导演、资深摄影者等多重属性的艺术家出现在一个现代空间中。

2

其实早在写作之始,于坚也同时踏上了摄影之旅。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待摄影的态度,“我不喜欢那些美的照片,美不是摄影技术。记录,世界是不美的,焦距模糊的,偶然的,大多数时候是暗淡。世界美如斯,‘偃然寝于巨室’,看了一眼,我惊动了它么,摄影令我内疚”。所以,在此次展览现场,观众看到的基本都为黑白作品,画面构图异常简洁,人物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不美”的普通人,定格在他们各自生活中的真实样子。艺术家认为,相机就是一种兵器,而世界就睡在它的床上,摄影者要尽量装得像一阵轻风,因为摄影是对世界的一场入侵和摄取,但它可以让自己思考与世界的关系。

3

开幕式上,重头戏是四位演员现场朗诵了于坚的代表作《0档案》。于坚一直认为诗是“看见的”,他拒绝隐喻。他的诗是现象学的,以物观物的。他提出应当抛弃“诗人”这一形象的隐喻和特权,让语言直接说话。他注重具体、常识、事件、细节、事物。在他看来,写作是现象学式的对自己存在状况的交代,而不是情绪、观念的一厢情愿。在演员长时间的朗诵中,一袭黑衣的于坚自己静默坐于舞台中间,他以一种“看见的”“现象”成为诗作的一部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念。

4

在明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上,艺术家通过诗歌朗诵、剧场表演、摄影作品、纪录片等全方位创作,表现出个体的深度、锐度和力度。于坚曾说,“在中国,一个诗人,他的作品只有得到民间的认可,才是有效的。”显然,于坚此次让观众看见了一位“看见的诗人”。

本次展览至2017年2月13日结束。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