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企16条”的出台,在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上已初显效果,也让企业有了更多转危为机的底气。对此,记者采访了深圳多家企业负责人,了解他们对“惠企16条”的深入体会,感受这些企业在疫情之下仍然不减的强劲发展信心。
减轻企业资金成本压力
成立于1997年的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行业领先的电力能源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该公司董事长陈竽伶看来,“惠企16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真金白银”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体现出深圳对企业的深切关爱和切实支持。
“惠企16条”中规定,对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人才住房的非国有企业或家庭(个人),免除2个月租金;积极鼓励倡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非国有企业、个人业主参照国有企业做法减免物业租金;免除全市工商企业2月份当月缴交两部制电费中的基本电费,由市财政代缴。
“这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减轻了运营成本方面的压力。”陈竽伶说,在社保缴纳方面,“惠企16条”提出延期缴纳企业社保、提供稳岗补贴、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措施,既保障了员工正常享受参保待遇,又为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
她坦言,之前一度曾担心过“惠企16条”是否能够快速、精准落地,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而在获悉16条政策申请的详细操作指南后,陈竽伶了解到,其中的多项政策会根据名录来主动服务企业,企业无需自行申报,又让她为深圳支持企业的魄力、执行力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正是深圳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的直接体现。”
金融手段立竿见影
助力抗疫,深圳保险机构也在发力。此次疫情期间,深圳一家主要研发生产手持彩超、呼吸机和麻醉机等医用必需品的医疗器械公司在短时间内遇到订单井喷的情况,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对此,于2019年正式迁址深圳的国任保险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并组织起相关人员提供信用保险支持,历时2天半时间,协助该企业获批贷款500万元,高效、快速为其解决了资金问题,保障医疗用品顺利研发。
这样的金融手段,正与“惠企16条”中相关措施“不谋而合”。措施指出,鼓励辖区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设置专项信贷额度、给予专项利率优惠、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予以还款展期宽限、减免罚息等支持。
记者了解到,“惠企16条”相关条款明确了对通过保证保险等产品协助辖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辖区保险机构,若出现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时予以风险代偿。此举将有效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公众守信重诺获得感。
“惠企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政策保障,助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为深圳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劲信心和动力。”国任保险行政中心总监李文涛说。
中小型企业危中寻机
疫情当前,最“火烧眉毛”的莫过于各类中小型企业。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转危为机,是这些企业面临的一大重要考验。
深圳市意盛科技总经理谢波告诉记者,对来自武汉、湖北等重点地区的员工,该公司要求员工积极配合社区、街道工作,进行主动登记和自我隔离,同时办公场所也配备了足够的口罩,体温枪,消毒水和手套等防疫装备,并对办公环境进行彻底消杀,创造了具备条件的复工环境。
提及“惠企16条”中的诸项政策,他坦言,最重要的要算减免房租和社保这一块。“对我们中小企业而言,房租和社保在每月开支里占的比例比较大,政策出台后,企业的负担就能明显减少。”
疫情之下,谢波也观察到了机遇。“这次疫情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大数据的潜力,例如数据的抓取,数据的跟踪,在防疫工作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科技型公司,我认为我们是可以抓住机会的。”
他表示,“惠企16条”将使中小型企业成为最明显的受惠群体之一。“深圳正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缓压减负、帮助我们在特殊时期渡过难关,在政策红利下,我们也将继续释放中小型企业的应有活力,积极转危为机。”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