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余人落网!他们就这样偷走了你的银行卡信息

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黄康灵
2016-12-11 23:35
摘要

记者11日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在广东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广州、深圳、东莞等全省21市公安机关联手

记者11日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在广东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广州、深圳、东莞等全省21市公安机关联手,近日同步开展“安网10号”打击侵犯公民银行卡信息犯罪系列专案收网行动,成功摧毁多个侵犯公民银行卡信息犯罪团伙,侦破案件110余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80余人,缴获银行卡3880余张、公民银行卡信息1320万余条。

2016年7月以来,东莞警方在侦办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易某杰涉嫌制作木马病毒入侵手机盗窃公民信息,并将此能够拦截手机接收短信功能的木马病毒通过QQ卖给多个下家实施盗刷银行卡犯罪,非法盗取他人银行卡、手机等重要信息5000余条,涉案金额130余万元。

在同一时间,深圳、广州、江门、汕头等地公安机关也相继发现多条通过网络平台窃取、贩卖和非法利用公民银行卡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线索,仅深圳侦办的一起盗窃公民银行卡信息案涉案金额就接近300万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案情上报后,广东省公安厅网安部门立即成立专案组部署侦查工作,要求全省各地全面开展线索追踪和案件侦办工作。经近4个月的艰苦奋战,专案组查清此类犯罪团伙的犯罪网络、人员构成、组织体系和活动轨迹。近日,广东省公安厅下达指令,广州、深圳、东莞、汕头、江门等全省各地公安机关联手行动,摧毁了多个窃取、贩卖和非法利用公民银行卡信息进行犯罪的重大犯罪团伙,张某亮、易某杰、甄某婷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在行动中落网。

广东警方在侦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窃取公民银行卡信息技术进一步“升级”,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将POS机改装为“傀儡机”,在正常刷卡消费过程中直接窃取卡主信息、磁条信息和密码,打破了过去在ATM机安装刷卡器和摄像机窃取公民银行卡信息的方式。另外犯罪嫌疑人利用普通市民贪图免费上网、积分换钱等心理,诱使用户透露个人资料及银行信息,误导其下载木马病毒软件使其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要谨慎接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对非官方发布的手机软件要谨慎下载使用。不轻易向他人或不明网站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卡资料,一时难以分辨真假的中奖及积分兑换活动信息,应事先向运营商确认活动的真实性。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版本的杀毒软件,以拦截各类诈骗短信、识别伪基站信息,发现病毒软件时还能示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产损失。

【读特新闻+】

近年来,通过木马病毒程序非法获取公民银行卡等信息进行银行卡盗刷案件频发,相关违法犯罪甚至形成“黑色产业链”。电子金融和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不断发展,也给此类犯罪带来升级空间,相关领域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警方发现,此类案件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作案手法新颖

1、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和网络交易平台的漏洞收集受害者银行卡信息、身份信息等。犯罪嫌疑人制造木马病毒后,租用服务器搭建好木马病毒链接,再群发短信。接收短信的受害者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后,服务器自动向受害者手机推送并安装病毒程序,该手机信息即被完全盗取,其号码接收到的所有短信息将被拦截,同时自动发送到犯罪嫌疑人手机上。

2、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办理快捷支付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捷支付功能申请仅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信息即可完成银行卡和平台的绑定。在完成绑定后,本应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给受害者手机的验证短信被木马病毒完全屏蔽,并被发送至犯罪嫌疑人手机上,犯罪嫌疑人在获取相关验证信息后即通过转账、消费等手段,对受害者的银行卡进行盗刷。在木马病毒的操纵下,整个犯罪过程完成而受害者仍毫无察觉。

(二)犯罪嫌疑人分工相对独立

犯罪嫌疑人团伙没有固定的犯罪据点,相互之间通过互联网、QQ、ICQ、微信等各类通信软件进行线上犯罪勾结、策划,无需见面,木马病毒截获的短信验证码以及银行卡信息等均通过QQ、微信等媒介相互传播,在网上即可按照各自分工完成整个作案流程。

(三)现实危害极大

当前,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种类繁多,信息安全系数低。本案犯罪嫌疑人团队的盗刷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被专案组民警抓捕归案时,该团伙已破解多个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的方法,可以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电话回访的事主预留电话转接到作案手机号,从而冒充事主操作转账,将银行卡的资金盗刷。

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法比较新颖,犯罪嫌疑人有着较高的计算机、网络运用水平,往往利用普通市民贪图免费上网、积分换钱等心理,诱使用户透露个人资料及银行信息,误导其下载木马病毒软件使其上当受骗。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