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上海译文推出哈佛教授傅高义作品《日本还是第一吗》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3-04 13:00
摘要

哈佛大学著名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权威傅高义教授的作品《日本第一》横扫书市十一年后,1990 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却破灭了,随后面对的就是扑面而来的漫长的衰退期。

哈佛大学著名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权威傅高义教授的作品《日本第一》横扫书市十一年后,1990 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却破灭了,随后面对的就是扑面而来的漫长的衰退期。

哈佛教授傅高义再到日本时,听众席上总会有人站起来提问道:" 傅高义教授,您现在后悔写下《日本第一》吗?您哪里出错了吗?"

傅高义说,我从未后悔写了《日本第一》这本书。相反,当我翻阅我在书中所写到的内容时,我相信这是对当时的日本正确的描述,也是对这本书出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趋势的预测。一些人误解了我想传达的信息,因为他们只读取了书名。我从不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所写的是日本人在很多领域都做得相当不错,他们的很多成就也确实是世界第一。例如,他们的基础教育水平是世界最好的,他们是全世界范围内收集资料的能手,他们的犯罪率是全世界最低的,他们的官僚机构广纳贤才。同时,以国际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企业拥有高水平的忠诚度。我相信二十年前我所描述的是正确的,而且时至今日那些描述中的大部分仍旧正确。如果你问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基本的答案是:当日本人在追赶的时候,他们所创造的优点和组织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追赶上了,就必须适应一个崭新的全球化阶段。在起初的十年至十五年内,日本国内的这些组织需要进行修正,但日本人迟迟未做。

日本人对开放金融领域、处理银行贷款,以及在培养足够多的、有胸怀和勇气领导全局的政治家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动作过于缓慢。上述这些和其他很多因素都亟待关注。

傅高义希望他的著作就像一个国家在某一时刻的一张照片,《日本新中产阶级》是聚焦一九六○年日本的一张照片,《日本第一》则是一九七九年日本的照片。当然也有不同阶段的中国(广东)和 " 亚洲四小龙 " 的照片。现在,他想更新这些照片。

傅高义教授用了近二十年的持续观察、研究及更广范围的交流,重新审视 " 日本第一 " 的合理内核,回应日本经济和社会 " 哪里出了问题 ",并结合美日中关系提出解决的思路,写成《日本还是第一吗》,2000 年出版。今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

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第一》在学界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为线索,书写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回顾其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一个是回应《日本第一》1979 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包括致敬和质疑,在日本经历从经济腾飞到 " 失去的二十年 " 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再度审视他的研究结果,重申他提出 " 日本第一 " 的合理内核,结合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日本需要第三次改革浪潮及美日中三国必须学会共事的重要性。

可以说,经由此书,作者比《日本第一》著述时,更精准地概括出日本模式的优长与有待更新之处,他个人从青年学子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主任的学术经历及经验教训,也在行将退休之际,传递给学界的同行。这些构成了本书的必读价值。

此书另一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傅高义对其学术生涯做了回顾和经验总结,在社会学者的学术经验之外,平添了不少生动性,文风亲切可读。

傅高义,美国哈佛大学亨利 • 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曾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东亚研究专家,在哈佛享有 " 中国先生 " 的称号,并被认为是美国少有的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

傅高义教授有多部关于日本、中国和亚洲研究的社会学著作,1963 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基石。1979 年发表《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在西方和日本畅销多年,对学界和政商界产生重要影响。2000 年出版《日本还是第一吗》,回应《日本第一》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包括致敬和质疑。此后陆续出版《中日美关系的黄金时代》(2002)、《邓小平时代》 ( 2011 ) 、《朴正熙时代》(2011)和《中国与日本:1500 年的交流史》(2019)。2013 年,傅高义被授予 " 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 2014 年,傅高义获福冈亚洲文化奖。

《日本还是第一吗》

[ 美 ] 傅高义 著

沙青青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