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汪山社区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战疫先锋,他们的身份不同于医生、警察、社区工作者 …… 却肩负起了同样的责任与担当。关卡检查、宣传防控、疫情排查 …… 疫情防控工作中,无论什么样的场景和地点,有社区工作者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
坚守勇毅 筑牢防线
大汪山社区辖区总人口约 2.5 万人,有南苑新村、荟芳园、愉康花园等 18 个住宅小区。疫情发生以来,大汪山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构建 " 社区党委 - 社区小区党支部 - 楼栋党小组 " 三级党建组织防控体系,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中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大汪山社区 " 三人 " 指挥组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将辖区的 22 个居民小区、城中村、商务写字楼宇等共 137 栋(单元), 按网格片区合理划分给 8 个小区工作小组,实施包干包户网格管理。小组人员为街道驻点团队、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业委会、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力量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全覆盖排查。与此同时,按照 " 五个 100%",严格执行 " 十个一律 " 的工作要求,社区党委实施 24 小时严密防控,从人员、车辆流入流出检查登记、体温监测和发放出入证等方面引导党员群众主动担当排查员、宣传员、防护员、服务员、卫生员等,共同筑牢社区和小区疫情防控防线。
并肩作战 守望相助
南头街道大汪山社区老年协会第二党支部党员张耀华,现年 84 岁。老同志在得知大汪山社区党委在 " 战疫先锋 "APP 上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坚持要家人帮忙报名当志愿者,为人民服务。
社区党委拗不过像小孩子一样固执顽皮的他,只好同意他这个老党员的志愿申请。在荟芳园小区防控卡点,每天都可以看到张叔忙碌的身影,体温测量、人员信息登记、防疫宣传、心理疏导等一线防疫志愿服务,他轻车熟路。进出小区的居民们看到身穿红马甲,手持测温仪,满头白发的张叔,都自觉放慢了行脚步,低下头或伸出手,主动测量体温。
老年协会第一党支部书记徐湘宝,现年 78 岁。得知社区党委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马上转发 " 老年支部微信群 ",动员行动方便、力所能及的老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自己也带头踊跃报名,加入社区党委抗疫先锋队。" 疫情防控,责无旁贷,穿上这身红马甲,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是战友,我们都是兄弟!" 徐湘宝拍着社区工作者的肩膀笑道。
" 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做好防护 "," 今天降温了,您穿厚一点,保重身体 ……" 每天上岗前,社区党委书记梁水容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来社区报道的党员志愿者。
梁水容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及 " 三人 " 指挥组成员,每天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小区、城中村、学校、酒店、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每天至少接听 100 多个居民电话咨询辖区疫情防控情况,中午和晚上就直接在自己办公室搭个简易床铺,吃住在社区,方便及时了解辖区疫情动态。2 月 14 日晚上 22 时,接到通知辖区确诊一例后,梁水容第一时间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组织隔离,一直忙到凌晨。早上,他又马不停蹄带着社区 " 三位一体 " 成员上户对隔离小区 153 户 461 人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发放《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协助社区居民群众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据悉,南头街道大汪山社区党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党员 " 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 ",在社区小区成立了 8 个临时党支部,设置了 8 个党员先锋岗,并通过 " 战疫先锋 " 先后招募了 40 多名党员志愿者,踊跃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激发出了 " 全民在抗疫,人人有阵地 " 的不屈不挠的抗疫景象,涌现了一批 " 最可爱的人 "。
" 堡垒 " 无形,却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身份无声,却能辐射能量、鼓舞斗志。在党的号召下,南头街道广大党员忘我工作,志愿服务在一线,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守护居民群众的健康。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