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每个人都是战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东莞市樟木头报社‘没缺席’! 广大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前线,我们记者也在用照相机、用手中的笔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自己岗位上‘冲锋陷阵’。”樟木头报社社长陈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次战“疫”之下,樟木头新闻工作者以实干书写媒体担当!
采访一线,无畏奔走
樟木头报社社长陈剑锋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樟木头报社组织全体新闻工作人员迅速集结、坚守奋战,积极与有关部门和村(社区)进行及时沟通,每天组织骨干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加班加点整理稿件。
肩挎照像机、裹挟笔记本是媒体新闻工作者们最美的姿态。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资讯传播出去,是他们心中坚守的执念!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樟木头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深入医院、集中医疗观察点、联合防疫检查点及各村(社区),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实地采访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公安交警、基层干部群众,深入报道党委政府防控疫情的有力举措,防疫一线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全面展示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采写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提振了士气,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据陈剑锋介绍,该编辑部在讲好 “樟木头故事”的同时,报社内部也涌现了许多感人故事。如:从年初二以来一直坚持在岗的报社全体党员干部;借调到镇防疫指挥部的同事魏洪东,每天加班加点没半点怨言;借调到防“疫”工作组的同事王保钢,每天下社区走村串户做宣传;副社长蒋鑫接到单位紧急召回,年初二就放弃年休假从湖南老家赶到樟木头,在岗一个多月没轮休;记者邹俊圣从年初二就一直坚守岗位,为赶稿在办公室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记者邹晓威虽不是党员,但主动申请要求周未值守;记者赖文诗带病坚持上班……
及时“发声”,坚守宣传主阵地
疫情突袭人心不定,急需大量、密集、权威的信息抢占正面舆论阵地。
精心运营了11年的《樟木头》报在这次疫情当中,充分发挥本土媒体影响力大、用户关注度高等特点,密集发布关于疫情的报道,及时向群众推送权威、真实的疫情动态,以及重要政策等,用文图并茂地为大家讲述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那些坚强和暖心的故事。如:《樟木头抗疫先锋:37年党龄的老民警赴“疫”线 只为站好最后一班岗》《樟木头医院医生钟华:“我是五一劳模,抗疫我先上!”》《樟木头抗疫先锋:37年党龄的老民警赴“疫”线 只为站好最后一班岗》《春节丢下两个年幼女儿,驱车千里赶回东莞值守至今不下疫线》等。
通过实地采访报道政府“暖企”“撑企”举措以及企业复工复产最新动态,来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如:《战“疫”有章法,樟木头明确防控“两个零”目标》《樟木头2月社保减免2500万,惠及近万家参保单位》《开足马力!东莞樟木头4595家企业复工》《樟木头“兵”分6路 ,摸排63家密闭、半密闭空间企业》等。
据统计,截至3月3日,在《樟木头》报内宣版面上,围绕“疫情防控”累计出稿量达517篇。
与此同时,樟木头报记者还在中新网、深圳特区报“独特”、南方日报、南方+、广州日报、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等外宣阵地共刊发198条好稿件,把樟木头各项防疫“硬核”措施、“暖企撑企”举措、爱心助力抗“疫”、抗“疫”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的正能量传播开来,进一步扩大樟木头对外形象,讲好了“樟木头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前线就是阵地。陈剑锋表示,在这次战“疫”之下,樟木头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从没缺席。“我们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逆行者、守护者!我们以特有的方式忠诚地履行着职责和使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前行为大家带来更多、更暖心的报道。”陈剑锋如是说。
见习编辑 邹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