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阅读碎片化、影像化的时代,图像和短视频的诱惑远远多过文字。不难理解,当你挤着公交地铁或被动成为一场无聊会议的听众时,最能打发时间的莫过于戴着耳机刷刷抖音和视频号了。当文字要同影像争夺读者时,文字承载的就不能只是娓娓道来的陈述、起承转合的铺陈、曲终奏雅的套路——读者压根没有耐心看完。近年数据显示,古典名著的阅读群体几乎仅限于青少年学生,选目大多是学校课本指定篇目。成人的世界不再需要经典文学了吗?也不尽然,《小妇人》《悲惨世界》为代表的名著翻拍热播(映)影视就是反证。当下,人们依然需要经典,不过呈现方式已经多样化,或者说时代化了。
纵观今日还能获得10万+阅读量的热文,其中不乏精通消费者心理、花样层出、包袱不断的高手软文,另一类则是直指人心、不加水分的原创干货文。收入池莉最新散文集《从容穿过喧嚣》里的多篇就属此类。
《从容穿过喧嚣》
池莉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尽管许久没有出散文集,并耗费十年心力撰写厚重长篇《大树小虫》,其间池莉一直没有停止过散文写作。在《夜光杯》专栏上还可以经常看到她的文字,关于炎夏,关于饮食,关于睡眠,关于“隔离时期”的日常点滴......这些文章在数不胜数的新媒体公号里异常耀眼。笔墨不多,金句迭出,每篇2000字左右,几乎没有配图,但就是读起来过瘾有料有趣,点进去就欲罢不能,也特别适合新媒体传播。就这样,新写实代表作家池莉不留神又成了“10万+ 热文生产者”。荒诞的是,池莉自己几乎从来不看公众号。
作为新写实小说流派开创者,池莉散文极具个人风格,时而热辣犀利,时而隽永洗练,又妥妥地接着地气,包浆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思索。她喜欢写那些不起眼却流传多年的民间小食。因为懂得,所以挚爱。这些属于市民们的舌尖上美味,做法上一个步骤都不能怠慢,带滚烫烟火气又空灵跳脱,有着心灵返乡的经典内涵。“这就是菜薹,你不踏雪采摘,你不亲手料理,你不尽快品尝,你就得不到真经。唯有你不辜负它,它才不辜负你。虽说菜薹老了也能吃,味道却是天壤之别。”写对传统热干面做法和吃法的坚持,“什么花样都还是比不过清清爽爽、唯我独尊的现烫现拌现吃的一碗面。”“当堂,等在炉子旁边,烫好就吃,专心致志,埋头苦干,好比陷入热恋——这才是吃热干面应有的态度。”至于现熬的排骨藕汤,“对于那些从小喝到大的人,无疑还是一份浓浓的亲情与乡愁,总会帮你驱散严冬的孤寂与异乡的焦虑。”
她写琐碎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美。美食、美景、美事、美人,尽管难免夹裹着一地鸡毛。正是对这些日常之美的发现与寻得,构成个人的幸福体验。很多记忆中的美食,被快消品添加剂取代,昔日美景被城市化消磨,故人渐次在时间中走散......面对生活中诸多无可奈何,她说,“我选择信仰向日葵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再没有谁比它更酷爱自己的选择,坚定地朝着太阳旋转”。池莉的文字魔法,能唤起人们对生命本真的向往与回归,获取感知幸福的勇气和能力,去遵循内心的声音,勇敢重启人生,享受自然的赐予。
她写2020年非一般的日常。不停公开发声,呼吁理性应对。“爱与情,都是好东西,然而绝对不可以滥用。”亲历的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物理的隔离,人心却无限趋近。2020年,让人们更关注生活与生命本身。努力生活,爱惜自己,并,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总免不了纷扰人世中的迷惘彷徨,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出,穿越喧嚣,拥抱人间,重获光明。
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这是池莉一直身体力行,也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点。“琐细到不能够再琐细,宏大到不能再宏大,在骄阳似火的盛夏,从瓜果到洪水,要不畏艰难地,决定一些勇敢的决定,或许就能够,把一桩并不幸福的事物变得幸福。”
我们的人生千差万别,又大同小异。《后悔药 当然有》这篇探讨了“人生重启”的可能。“离婚是结婚的后悔药。宽容是刻薄的后悔药。善良是恶毒的后悔药。简单是复杂的后悔药。纯净是庞杂的后悔药。节俭是浪费的后悔药。专情是花心的后悔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一味主观霸道的后悔药。后悔药还是常用药,可以反复服用。人生的航向,就是需要不断纠正的。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有哀叹命运不公的时间,不如调转车头重新来过。如池莉所言,“要善于在最倒霉的时候,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这一定是自己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相信,后悔药当然有,关键在于你敢不敢及时服用,勇敢调试、重启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一种抵达幸福的能力。
作者:孙茜
(原标题《读<从容穿过喧嚣>:当代幸福生活实用指南》)
编辑 陈晓玲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