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花灯、陶艺、粤剧、粤绣、木版年画等等,佛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佛山木版年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宋元,盛于明清。从盛时年产量高达千万对,到一度凋敝濒危,历经700年风雨兴衰。就在这700年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关键时刻,佛山一位女讲解员刘钟萍,2014年至2019年在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师傅身边苦心学艺5年,其身份经历了从讲解员、女徒弟再到佛山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蜕变,她还收获了一个颇具使命感和功夫味的外号——“年画女侠”。她的顺利接班与传承 ,让2019年辞世的师傅冯炳棠,得以含笑九泉。
“年画女侠”、百年年画世家传人刘钟萍认为,佛山木版年画复兴,必须要回到日常生活中,要让古老的年画,成为美好生活的见证。
众徒弟半途而废 佛山木版年画艰难传承
佛山冯氏木版年画是佛山数百年来木版年画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其铺所藏身的佛山普君南路曾是“年画一条街”,鼎盛时一度聚集着二三十家木版年画的作坊和大量家庭加工户,所制年画远销海内外。随着社会变迁,佛山木版年画式微,从全盛时期200多家手工作坊,败落凋零得仅剩冯氏一家旧铺。
佛山木版年画制作过程繁杂,有刻版、套印、开相、描金、填丹等林林总总20多道工序。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的不少徒弟半途而废,纷纷转行,没有正式拜师的刘钟萍却坚持了下来。刘钟萍说:“非遗最大的生命力,不是被摆在博物馆里,而被更多人在日常里用起来。”
上图 刘钟萍与师傅冯炳棠为年画赋予新的主题 佛山木版年画重回生活
贴年画、向年画诸神祈愿,本就是中国人古老而传统风俗。刘钟萍敏锐地发现,年画不仅仅是几个不同色块和线条组成的一个画面,承载着更多是中国人祈福纳祥的情感和文化。受启发的“年画女侠”把年画诸神放到现代语境中,为年画赋予新的主题:“一个亿小目标的财神”“考神状元及第逢考必过”“能走桃花运的喜神和合二仙”“天姬送子儿女双全的二胎神器”“平安健康掂过碌蔗的持刀将军”……
上图 刘钟萍手持“一个亿小目标的财神”主题年画
在技艺的交叠与材料的综合之中,刘钟萍把年画与现代语境关联构建起一个意涵丰富的世界。她称这样的做法为“佛山木版年画里的诸神复活”。她认为:“人在一生中重要节点,例如生婚寿喜考学事业升迁,年画里都有对应的神仙护佑着,一张张年画就这样一点点地在人们的生活里‘复活’起来。”
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IP转化
门神摆着李小龙经典的架势,推销数码产品……京东电脑数码年货节,让众多的年青男女追捧。从京东电脑数码年货节中寻找灵感,通过设计包装,佛山木版年画不断创新,主题的手账、帆布袋、礼盒被包装成“神仙年货”,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IP转化,十分亮眼。
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刘钟萍认为,佛山木版年画从濒危到创新传承,并非一人一日之功。这离不开各方的牵线搭桥、协力相助,以及师傅冯炳棠、师兄冯锦强等老一辈年画人的一路坚守。2019年,师傅冯炳棠与世长辞。师傅的心愿亦是刘钟萍传承的初心,“我作为传承人,要把年画推动一步,让年画以更新潮又很经典传统的面貌来让大家认识。”
(本文图片摄制:海热尼沙·阿米尔、庄馨 、张斯特)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