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和金融联姻将创造何种奇迹?4日上午,国内首个公益金融人才(项目)培育计划——星火四期历时半年,在南山三诺智慧大厦圆满结业。公益星火”四期培育出首批60多名公益金融跨界人才,孵化28个社会创新项目,倡导运用金融手段创新解决社会问题。
星火四期由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和深圳市慈善会联合主办,得到了深圳市民政局、福田区社工委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以及前海开源、华强、香江等基金会配套支持。
跨界公益“合伙人”达60名
“我成为一名火苗后,我对跨界公益有了全新的认识。借助公益星火四期的平台,我们孵化项目、参加路演,和同班的金融界同学交流,发现项目的优势和问题,最终,我成功推动深圳市妇女儿童基金•卉基金的多个项目落地。”艺之卉时尚集团发起人、服装设计师赵卉洲表示,她在公益星火四期培训中,找到公益和设计的链接点,她孵化了“非遗传承保护与设计创新”、“四点半课堂服装设计公益课”等项目,她还将尝试运用金融工具推动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她将推动“一起回家”项目,计划为深圳设计师与贵州绣娘搭建合作平台,帮助贫困地区的绣娘增加收入,推动贵州苗绣的保护与传承。
赵卉洲只是“公益星火”四期的一颗小火苗,星火四起培育的跨界公益“合伙人”达60名。与国内大多数公益人才培训计划不同,星火四期将学员称为“合伙人”,把参与者看作是一群“认同公益+商业理念、把星火看作自己的事业、愿意持续投入资源并为之奋斗的合伙人”。
在为期半年的培训中,“星4合伙人”接受了名师专业授课,参加了境内外参访、沙龙论坛、和实战调研。此外,主办方还引入了商业领域颇为流行的私董会和项目路演,动员社会资源加入,帮助学员不断打磨和完善项目。
探索对外输出“星火”模式
在活动现场,酝酿多年的深圳市公益星火慈善基金揭牌。基金将传承公益星火精神,促进商业与公益的跨界融合,推动企业用核心优势服务社会民生,用商业智慧助推公益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肯定公益星火的成效,并为其点赞。廖远飞认为,公益慈善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希望来自各行各业的星火精英学员能够将公益情怀、商业思维和市场手段结合起来,借助公益加金融的方式,推动公益的发展和商业的进步。
“公益星火已举办四年,撬动和对接社会资源接近20亿元。‘星火’模式已经相对成型,未来将对外输出。”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房涛认为,公益星火四期尝试推动社会创新的规模化、公益手段的金融化,用金融的方式来实现公益资本的线性增长,用商业的智慧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公益发展。
主办方透露,目前已经和上海的一家公益基金会达成合作,明年将在上海举办公益星火“姐妹版”,与此同时,主办方还计划在广州、北京等地举办公益星火计划,进一步扩大公益星火的规模和影响力。
编辑 张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