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解码深圳应急医院的6项硬核科技

读特记者 潘润华
2020-02-29 19:16
摘要

日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正式交付。作为深圳抗疫堡“垒”,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又有哪些独到之处?

日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以下简称“深圳应急医院”)正式交付。作为深圳抗疫堡“垒”,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又有哪些独到之处?

据了解,项目位于龙岗区,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可提供1000张床位(含ICU16床)。由于施工资源短缺、多专业交叉作业、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等困难,该项目采用前沿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建造技术和强大的智慧系统,充分借助科技加持,在20天的极限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一起来探探它有哪些科技含量吧!

BIM技术实现可视化精准施工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BIM技术提供信息载体,运用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全专业协同工作,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控功能。设计启动即开展基于BIM的虚拟建造工作。“设计、建模、验证同步开展,为设计排查及审核提供三维可视化成果,通过碰撞分析辅助方案进行优化及决策。”项目BIM工程师刘为飞说。

在资源组织方面,建立3D模型对箱体的拼装和安装进行工艺模拟,测算资源需求量,为施工组织及采购提供精准支撑。在施工阶段,对护理单元和医疗单元进行细部模拟,通过云模型实时查询总效果图和各专业的布置效果图,实现多专业现场可视化精准施工。

无人机助力有效节约工期及成本

项目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具有GPS信息的4200余张现场照片,通过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快速测算土方挖填量;根据土方量平衡原则,精准测算出最优的地坪设计高度。

“通过这些手段,大幅减少现场土方挖填量及转运量,有效节约项目工期及成本。”中建科工研究院高级经理工程师曾志文说。

机器人加持3天完成2千吨钢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项目钢构件采用中建科工智能制造生产线进行全速生产。

“3500多件型材主件由全自动钻锯锁生产线钻孔及锯切,15000多件零件板由下料中心4台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快速批量下出,并经机器人自动分拣、AGV自动物流配送至主车间装配,然后由机器人进行全自动快速焊接。”项目钢结构智能制造自动化工程师胡海波介绍道。

项目所需的2000吨的钢结构加工任务仅仅用3天的时间即完成,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及交付。

作战指挥云端管控

项目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获取全方位、无死角的现场高清图像,并实时传输至项目“作战室”,构建可视化的作战管控平台,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服务。同时进行现场安全巡查、项目检测、过程验收、影像存留等服务。

智慧医院可“视”可“听”

据了解,该项目设置5G在线远程医疗、医护对讲、高清视频监控、远程探视等系统,为医院装上“眼睛”和“耳朵”。远程在线医疗系统利用5G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无延时综合传输,集成全球优质医疗资源。医护对讲系统减少医护人员进入病房的次数,实现了视频查房功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智能视频行为分析算法,实现行为的精准识别。远程探视系统可直观地实现远程沟通,减少探视者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风险。

消毒系统能出水在线自动监测

该医院污水处理采用强化物化法+三级消毒工艺,集成超磁分离系统和陶瓷膜超滤系统等先进设备。污水消毒系统设置在线余氯检测仪,自动调节含氯消毒剂的投加量。同时,设置出水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在线监测系统联网,确保出水达标,满足传染病医院的设计要求。

据介绍,如期完工的深圳应急医院项目,不仅体现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更彰显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为深圳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强有力保障。

(深圳新闻网供稿)

编辑 刘晓宇

(作者:读特记者 潘润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