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或将建立23所大学,已建成12所,这个消息是不是很鼓舞人?实际上,中国每周平均建立一所大学,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让欧美坐卧不宁。这是为什么?
过去几十年,美国人上大学的人口比例最高,美国高校也是欣欣向荣。美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霸占着全球市场。根据BBC的统计,55到64岁这个年龄段,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三分之一的人才都是美国公民。
但是在快速变化的新一代人中,中国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大学,超过整个欧洲大学之和。
这个差距仍将拉大。按照西方教育界保守的估计,到了2030年,在25到34岁年龄段中,中国培养出的本科生人数将增加300%。而在美国和欧洲,届时本科生人数增加30%。
在美国,大学生在拼命地挣学费;在欧洲,很多国家在为大学收入刹车,不允许公众投资,也不允许大学自谋钱财。
在西方的大学教育还在睡大觉时,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已经早早起床行动了。不仅因为这些国家学生人数多,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科学、计算机和工程学。这几个专业,可是孕育发明和技术进步的“一潭池水”。
在2013年,40%的中国本科毕业生完成了数学、科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的学业。与美国同年的毕业生相比,是两倍。
这四个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经济繁荣的基石,今后一定会被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占据绝对优势。
到203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将有60%的数学、科学、计算机和工程人员,将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相比之下,这群人中只有8%的欧洲人和4% 的美国人。不难预见,中国人和印度人在未来是前途光明。
那么中国本科生的急速前进,会不会形成“通货膨胀”?本科生会不会变得不值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与收入成正比,“知识工作者”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不像教育背景较差的产业工人那样,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而导致收入下降。高学历收入更高,低学历收入更低,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
现在的中国和印度,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算中等,比西方的本科生收入低。但中国人和印度人在世界顶尖公司中所占比例正在快速加大。西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似乎还没准备好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亚洲经济竞争。
中国教育目前正在强调质量和数量齐头并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一次测试表明,上海15岁的成绩最差的10%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居然比美国成绩最好的10%的15岁学生要优秀。
知道了欧美为什么对中国的大学递增而坐卧不宁了?没错,成功将向个人、大学、国家招手。那些大学发展快、数质量高的国家,一定会在未来经济竞争中收获“大红包”。欧洲的过去,美国的现在,都证明了本科教育对国家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