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上学而思,是兴趣使然还是迫于无奈?

记者姚卓文 李东明
2016-11-24 18:27
摘要

连日来,国内多家媒体对学而思的火爆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折射出当前校外补习近乎“疯狂”的现实,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甚至有媒体用“烈火烹油”来表达这种深深的隐忧,成为近期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连日来,国内多家媒体对学而思的火爆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折射出当前校外补习近乎“疯狂”的现实,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甚至有媒体用“烈火烹油”来表达这种深深的隐忧,成为近期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那么,深圳的家长如何看待这种培训的现状,他们焦虑吗,担忧吗,这些课程培训真的有那么多过人之处吗?连日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微信截图_20161124102056

力挺派:

近日,记者来到学而思的多个培训点了解情况。

下午5时许,在位于福田区红荔路四川大厦的培训点,陆陆续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该培训机构准备上课。记者看到,在大厦一楼的学而思前台服务中心,不少家长在忙着咨询相关情况或预约报考事宜。

“这里的培训班不是你想上就可以上的,孩子报名后还要参加他们的测试,成绩合格了才能在这里上课。”在该服务点,家长周女士说。

周女士表示,他的孩子今年上5年级,目前已经在学而思学习了一年。谈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对学而思的看法,她持肯定态度。"我女儿现在是英语班和数学班'双班'齐上,总的来说学习成绩是有提高。她就是数学不好,虽然这里的教学内容有点超前,但这对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有好处。如果现在逻辑思维不跟上,到了初中我担心就更加落后。"周女士说。

随后记者询问,是否担心孩子学习高深难懂的知识,会导致她对科目的学习兴趣。周女士称,自己的孩子不存在这个问题。她女儿还是挺愿意来这里学习的,你看这么多学生来这里上课,就说明他的教学是有作用的。

在学而思培优前台服务中心旁边,就是一家快餐厅,前来就餐的,大部分是由家长陪同而来的学生。时值下午5时30分,一位家长在小声催促着孩子吃饭,"来,喝口水,快点把这肉吃了,吃完我们好上上课去。"这位家长一边说着,一边匆忙地喂让孩子喝水。家长李女士告诉小通君,晚上的课程一般6点开始上课,"我认为这里的辅导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自己会累一点,但为了孩子这些都是值得的。"李女士说。

在福田区景田北街东海景田银座的学而思培训点,也有家长对学而思的培训课程表示认可。家长何先生说,他的孩子今年读四年级,成绩向来不是很理想。”是其他家长建议我帮孩子报名的,虽然他挺贪玩,但是他愿意来上课,成绩也有了进步,这点我还是挺满意的。“

郭女士当天也陪着一名学生来到培训点,当被问及该学生培训情况时,虽然郭女士不愿过多透露,但表示孩子的成绩还是有提高的。

微信截图_20161124102103

无奈派:

离开餐厅后,记者来到四川大厦3层的学而思培优上课教室。

临近上课,学生、家长及工作人员在1.5米宽的过道里来往穿梭,熙熙攘攘。

记者看到,不少家长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孩子在教室里进食。在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家长和孩子们坐在课桌旁,等待6点钟的上课铃声响起。而在这些学生和家长中,却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学习方式。家长冯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在学而思培优上课,她直言,为了上培训班,他们一家付出了太多。

孩子5点放学后吃完饭,立马我就送他过来上课。上课3个小时到晚上9点,回家后他还要写学校布置的作业,全部弄完到睡觉的时候常常已经12点。你想想看,一个4年级的学生,从早到晚呆在教室,即使一个成年人都可能受不了。孩子眼睛现在就已经近视,还有一个大女儿也近视了。”冯女士说。

另一方面,冯女士承认,孩子上了培训班后,成绩确实有提高,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辅导对孩子的思维或者学习能力有帮助。

“我也经常陪着孩子上课,数学课上那些逻辑训练,其实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他们只是把这些方法背下来,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直接套用这些方法。”她说,“玩乐才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现在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是无法应付一些选拔性考试的。因此很多人才选择让孩子到辅导机构学习。我让孩子来这里上课,只是对现实一种无奈的妥协。”

微信截图_20161124102108

教师揭秘:

培训多为应试技巧 盲目拔高可能导致厌学

福田区益强小学资深数学教师王敏

深圳的报班火爆程度与杭州、广州等城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曾经到一个培训机构听过一节课,培训班里所教的不少是应试的技巧,如果以考试得高分为目的,孩子们上这些培训班确实有效果。从所教的知识点看,很多是超前的内容,一些给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上的课,甚至会讲到初中的知识点。

并不排除这些培训班对一部分孩子学习能力的开发确实有好处,一些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在培训班中学到高于课本的超前知识,或许能满足这些孩子的求知欲,甚至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但以一个班级为例,我认为这部分的孩子不会超过20%。

国家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深圳市云顶学校校长杨坚

这些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竞赛试题的分析,而竞赛的试题又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孩子花了这么多时间进行仿真训练,在竞赛中取得比没有参加培训孩子好的成绩,并不足为怪,但这是以剥夺孩子自由,牺牲他们娱乐、休闲时间为代价的,是否值得就见仁见智了。

由于培训班的内容超过孩子现阶段的学习知识,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孩子身处盲目拔高、加大学习量的困扰中,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微信截图_20161124102113

专家剖析:

功利化心态和羊群效应致培训班火爆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宾华认为,培训班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功利化的心态导致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在各大杯赛中获奖,甚至一心想着怎么把孩子送进名校,从而强迫孩子参加这类培训,忽略了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

与此同时,如果班上有一半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那么另一半的家长就难免会感动心慌、焦虑。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一起被培训班“绑架”,最后导致“全民培训”的局面。据小通君了解,有的班级甚至出现80%的学生都在上培训班的情况,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从近年来奥赛取消加分的政策即可以看出功利化心态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2014年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信息技术等6门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取得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学生,能在高考中获得20分的加分。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竞赛指导中心主任陶继智告诉小通君,在那之前,高中里奥赛学习的学生很多,其中不少是冲着加分来学的,然而,从2014年开始广东省的高考加分由23项减至6项,其中取消了包括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在内的17项奖项的加分。学习奥赛的学生一下子变少了,只有对这方面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名师建议:关注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杨坚认为,家长的功利化心态说到底还是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环境造成的,从而导致了全民教育焦虑的一种状态,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抢跑,担心吃亏。作为这些培训机构,则恰恰抓住了家长们的痛点,加上成功的商业运作,从而在家长们中大受欢迎。

教育应该按孩子的成长规律办事,办学要有教育家的情怀而非站在企业家的立场来办学。一直以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追求成功,而且这种成功往往建立在他人认可的基础之上,从而忽视了个人的幸福感,被忽视的这种幸福更多的与自己有关,而与他人不相干。实际上,关注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从家长到全社会,应该有多元的人才发展观,即使孩子数学方面没有优势,也不能说明就差人一等,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孩子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家长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应拔苗助长,更不要眼中只盯着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目光要更长远一些,从孩子一生的幸福出发,做聪明的父母。

值得欣喜的是,作为教育指挥棒的中考、高考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今年3月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高考改革的时间表和路径图,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还打破了文理科界限,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之前公布的高考改革一脉相承,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同时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有利于打破唯分数论的弊端。

见习编辑 Lisa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