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记者从北京境外安全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外交部目前已在10多个国家的中国使领馆试点“领保联络员”制度,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推出该项制度。
据了解,使领馆的领保联络员主要由当地华人华侨组成,类似志愿者,为中国公民提供服务,并不是使领馆正式工作人员。
近日,首批来自23个国家的27名华人华侨来到北京接受外交部组织的“领保联络员”培训,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杨舒表示,中国公民几乎遍布全世界各个大中城市,甚至有的乡村、乡镇都有,而使领馆机构和人员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民间(渠道)的资源。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险时,有时使领馆工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达,就可以请联络员先去看看情况,一方面可缩短使领馆了解情况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尽快把政府的关怀传递出去。
领保联络员制度建立后,将进一步明确联络员的挑选、联络员的职责等。此次来京培训的27名华人华侨培训期为11天,培训内容包括关于介绍领事保护工作、中国外交情况、安保、急救等方面的培训。总之,在协助使领馆做领事保护中需要用到的技能、知识都会介绍给联络员。
北京市外办领事保护处处长李龙杰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在关于完善领事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和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方面,主动开展领事保护工作创新实践,结合市情推进市涉外应急能力建设,在设立机构、增加编制、投入资金等方面不断夯实领事保护工作基础,在稳妥处置各类领事保护事件的同时,形成了涉外应急预案建设、领事保护宣传教育以及涉外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全方面推进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的态势,探索出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领事保护工作之路。
来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