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科学技术局2月23日发布统计信息,截至2月21日,佛山市纳入统计的研发机构、创新团队、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整体复工率超过84%。其中,153个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中,有132个已经复工,复工率超过86%;纳入统计的24个研发机构,已有22个复工;80个创新团队也已经有63个复工,复工总人数达到1526人。随着佛山市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包括季华实验室等在内的佛山市重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载体、创新企业及科技人才团队,都会迅速投入紧张科研工作与工程施工工作中去。
佛山三龙湾高新聚集区南海三山新城未来规划示意图。 省级重点项目佛山季华实验室就位于该新城内。
省级重点项目佛山季华实验室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已过半
佛山三龙湾高新聚集区南海三山新城文翰湖公园旁的季华实验室一期工程,自2月19日就开始率先部分复工,项目现场技术总工邱诗正组织年前还留在实验室建设工地的十几个建筑工人开始动起来,为项目竣工争取时间。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十多个施工人员不停地操作三台大型吊机吊装该项目C区建筑外部的钢结构体,加快推进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现场技术总工邱诗正特别繁忙,一边指挥工人施工的同时,不时通过电话协调还在外地的工人回来复工。
项目现场技术总工邱诗正介绍说,截止到2月22日,除了现场的十几个一线工人,还有三十多个管理人员也到岗了,共有56人复工。由于项目的一线工人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受疫情影响区域,为了解决部分工人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复工而导致的用工短缺问题,项目组已多方协调,正加紧调配人力,以满足项目的用工需求。目前实验室一期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已过半,“一期项目分为A、B、C三个区,其中A区已完成主体建筑外部装修,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B区主体建筑已封顶,C区正在吊装建筑外部的钢结构体。”
据悉,疫情防控是复工复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佛山该项目组除了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消毒并要求员工佩戴口罩,还在建设项目进出口增设了消毒通道,工人们进出需要登记测温、登记健康信息并进行消毒。此外,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健康、避免人员聚集,项目组将原来六人一间居住的宿舍改为两人一间居住。政府部门为项目复工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除了前期为项目复工送来3000只口罩,还帮助协调附近社区居民解决工人们回到出租房居住问题。
科技孵化载体:佛山企业纷纷瞄准防疫新产品
国家级孵化器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的复工已非常顺利。据佛山火炬园党委副书记谷会青介绍,目前园内稍有规模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已复工。截至2月21日,已有76家企业的756人进园办公,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园区公共场所从每天3次消毒增加到了4次,同时聘请专业公司每周对园区整体环境进行一次消杀。
园区做好防疫,企业就能安心做研发。在佛山火炬园内,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育林刚接待完一批客户,又忙着赶去见另一个客户,准备合作将紫外杀菌消毒系统装进空调内。吴育林介绍说,普通的紫外杀菌灯必须在无人条件下使用,也不能对门把手等易感环境和物品进行定点、定时消毒杀菌。该公司目前正探索把照明和杀毒结合起来,并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定时与定点自由调节。
位于佛山火炬园的佛山市天地行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复工后7天内利用现有技术开发生产出了新产品车载杀菌消毒仪。天地行副总经理许鹏介绍,该公司拥有一系列手机控车产品,只要将新产品与原有系统连接,就能实现智能控制,“用车前半个小时在手机上启动消毒仪即可,消毒剂用的也是国内领先产品,能在60秒内杀灭99.99%的病菌,对人体和车也无害。”目前,该产品已在近20个汽车4S店推出。
佛山科技人员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进行疫苗合作攻关
佛山市科技局2019年引进的南京大学高翔团队,正忙着与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团队及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研究院陈新文院长团队进行合作攻关。2019年,高翔团队获得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遗传工程小鼠产业化平台建设,并在佛山南海注册成立了广东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次的合作中,高翔团队负责病毒研究最关键的ACE2人源化小鼠模型供应。
据团队核心骨干、广东药康总经理王韬介绍, ACE2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重要的受体,通过基因改造将人源ACE2序列与鼠源ACE2序列进行替换,得到的人源化ACE2的小鼠,可以“替人试药”。在接到各研发单位对于人源化ACE2小鼠的迫切需求后,他紧急联系了相关科学家引入此品系小鼠,目前团队对该品系小鼠进行了复苏,预计3月份可提供第一批小鼠。此品系小鼠是在2004年~2005年间研发的,最终效果还待验证。因此,团队也同步加速了自主产权ACE2人源化基因敲入小鼠项目的推进,预计7月能提供小鼠模型给科学家使用。
王韬说,佛山是母公司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生产和研发基地,除了定制转基因的小鼠,未来还会进行罕见遗传病和基因治疗研究,并搭建基因编辑平台。佛山基地预计今年6月可完成装修并正式启用。同时,广东药康还在狮山规划建设一个40亩的产业园,预计今年9月可以动工。
佛山企业自主研发设备日产30万个口罩滤膜
在佛山此次复工复产中,佛山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走在了前面,不少企业还发挥硬实力,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位于南海狮山的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纳米纤维生产制造技术的研究者,轻子公司总经理朱自明一直关注疫情变化,同时与防疫物资生产商保持着联系。在了解到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后,他便紧急召集了部分员工提前返回佛山复工,为口罩生产商提供基材支援。
针对这次疫情,轻子公司开发出了抗菌杀菌防病毒的滤膜,口罩产品出厂即具备抗菌抑菌的性能,即使不灭菌也不担心微生物超标,抗菌性能可达99.99%,“轻子公司现有的纳米产线设备1分钟能生产20米长的口罩抗菌滤膜,一天可供30万只口罩生产。”目前,轻子公司正在改造设备,力争实现每分钟40米的生产速率。该公司随后将向下游发展转型,一方面开展抗菌杀菌的空调滤膜产品研发,为中央空调、家用空调戴上N95“口罩”;另一方面,联合必得福、广州洁特等企业,研发N99级别的更高精度的滤膜产品作技术储备。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