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工程师苏朝葵:我爱人接诊深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之后……

读特​记者 蔡志军 通讯员 田勇
2020-02-25 16:21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一线,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是堪比战场的凶险,正是一个个白衣天使的执着坚守,让我们得以享受安全与健康。而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家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一线,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是堪比战场的凶险,正是一个个白衣天使的执着坚守,让我们得以享受安全与健康。而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家庭。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仪控所(简称"设计院仪控所"),就有这样一个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家庭。

苏朝葵,中共党员,一位模拟机专家,也是设计院仪控所的业务经理。他爱人叫王媛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在发热门诊——最有可能接触到新冠肺炎潜在病人的临床一线,她和她的同事已连续坚守岗位一个多月,默默守护着深圳人的安全与健康。

▲王媛媛(左)和同事奋战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发热门诊"抗疫"一线

接诊深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时间回溯到 1 月 10 日晚上,港大深圳医院接诊一名发热病人,经过询问病史及旅行史,结合临床诊断,确认为"疑似新冠肺炎"。当时王媛媛刚好当班,在对疑似病人进行诊断与处置后,她和她的同事第一时间将疑似感染的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负压隔离治疗,后来该患者被确认为深圳首例确诊病例。

王媛媛和她的同事是幸运的。当时,尚未明确该病毒存在人传人的传播方式,但港大医院基于专业判断,已经对该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安排了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避免了医护人员被感染。医院还为不方便回家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宿舍,以保护员工家人。

主动请缨,奋战一线二十多天

1 月 22 日,疫情在全国的形势升级,深圳医疗系统高度戒备,港大深圳医院作为政府指定的全市 49 家发热门诊医院之一,急诊科的发热门诊每天要收治大量的发热病人,其中接近一半的发热病人都有湖北往来史或接触史。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临时加开病区和扩大发热门诊。王媛媛主动调整了全家的春节休假计划,全力投入到医院的抗疫一线工作中。

近期,随着返程和复工的人员增加,医院的接诊压力也不断增加,医院隔离病床位经常满床,每天还有很多发热病人被送来检查。连续高强度的倒班让王媛媛身心疲惫,但是她始终咬牙坚持。

虽然她家离单位的距离,仅有不到一公里,她也只是在春节长假结束的时候匆匆回了一次家,在家也是和家人、孩子分开睡。

家里有我,你放心!

面对这次突发疫情,作为党员的苏朝葵,对爱人的选择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电话里,他总是对她说,"你自己多注意安全,家里有我,你放心。"简单的一句安慰,是为爱人扫清顾虑加油打气,但是背后,却是苏朝葵深深的关怀与不舍。

▲苏朝葵在家单独辅导孩子作业

这位洒脱的山东汉子,以前整天在外忙工作,很少管孩子和家里的事,家里父母亲年纪大,身体不好,在家只能偶尔帮忙打打下手。而此时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家属,他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短短几天,他成功转型为一个超级奶爸和居家好男人。买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讲故事、辅导作业、带娃睡觉、照顾老人,竟然样样在行。甚至有一次,他还按照专家介绍的药方买了中药,学会了熬制预防病毒的中药汤。

苏朝葵自嘲,"这二十几天干的家务比我之前半辈子干的还多,我也终于体会到了老婆在家里的辛苦。"

请所里放心,工作不耽误!

受疫情影响,工程公司春节复工后采用居家办公、逐步返岗的方式开展工作。了解到苏朝葵家里的情况后,工程公司工会委托设计院工会进行了慰问,设计院仪控所领导也特意叮嘱他暂时不用考虑来公司上班,在家里安心照顾家庭,工作的事情可以让别人分担一些。但是他说,"虽然去不了办公室,但是电话和邮件都可以联系,请所里放心,我的工作不会耽误。"

设计院仪控所内一名模拟机负责人被阻隔在外地,无法正常办公,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模拟机相关技术问题,苏朝葵也主动承担下来。这些天,他的手机几乎一有空闲,就在充电状态,白天微信和钉钉的提示音此起彼伏,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是家常便饭。晚上等娃睡着了,他再打开电脑安心处理邮件。

苏朝葵说,抗击疫情自己不能上前线,那就为老婆做好后勤,照顾好家庭,让爱人安心工作;自己听从公司安排,居家办公,确保工作不耽误,这也是为抗疫做贡献。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核电员工、一个医护工作者家属内心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当前中国千千万万"抗疫"一线家庭的真实写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蔡志军 通讯员 田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