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监会近日批准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业务,凸显出有钱任性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与并购的热潮仍在继续。由于目前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360亿美金,这一水平离监管层规定的境外投资上限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资金仍对“出海”充满极大热情,中长期来看,提速海外资产配置仍是必然趋势。
不动产回报高成首选
市场化改革推进使保险业发展势头强劲。资料显示,三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2016年上半年保费收入达1.9万亿元,全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在低利率趋势下,资管市场的“资产荒”困扰着坐拥万亿可投资资产的保险行业,因此,放眼于境外投资渠道,成为了保险业寻求资产快速扩张的一大出路。
由于风险偏好不同,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在境外配资的方向上有着不同的路径选择。其中、不动产和医疗养老成为险资首选。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2016年年内已有超10家保险公司参与不动产投资,总金额已超千亿,约1123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国外不动产约817亿人民币,共有安邦保险、中国人寿、合众人寿3家保险公司参与。其中,中国人寿近日与全球顶级私募地产投资管理机构喜达屋资本集团签署协议,收购美国优质精选型酒店资产包,标的资产总价值近35亿美元。在不动产投资一块,该公司目前投资了波士顿核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纽约曼哈顿核心区域综合体、曼哈顿地标建筑美国大道1285写字楼等项目。
“资本与不动产的深度结合已成保险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有分析人士表示,跨界资源整合将丰富双方业态和盈利模式。“房地产行业整体经营具有稳定性和较高的预期回报,因此不动产是注重长期性、安全性的保险资金出海首选。”
另一巨头泰康保险集团则在大健康产业领域上继续开拔。本月11日,泰康保险集团宣布将投资逾10亿元入股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上市医疗集团IHH旗下专注于发展中国业务的百汇中国,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而就在此次合作的前几天,该集团宣布携手国际先进养老社区管理者北星地产金融,进军国际医养市场,共同投资总资产价值逾61亿美元、逾450处、遍布于英美的优质医疗、养老物业资产组合业务。
上半年海外投资超去年全年
记者梳理近几年资料发现,以海外购楼为例,国内险企大手笔频现。2013年,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地标建筑伦敦劳合社大楼;2014年6 月,中国人寿购得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 大楼;2014年11月,阳光保险集团以4.63亿澳元(约合24.3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悉尼喜来登公园酒店;2014年10 月,安邦保险以19.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去年6月,中国太平携手纽约开发商,投资位于曼哈顿核心区域的翠贝卡111项目,投资总额约为8亿美元。
“2016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海外并购金额达到了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在近日举办的“全球企业并购、治理与资本市场发展和创新论坛”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保险资金“扬帆出海”是必然趋势,这既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大布局,也是提高险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此外,在政策方面,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上限仍未见顶。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360亿美金,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仅占总资产的1.9%,距监管层规定的15%的境外投资上限还有很大距离。曹德云认为,保险境外投资远低于监管上限,是部分险企缺乏实力和出于谨慎考虑的因素,但这也意味着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业境外投资将迎来提速期。
不过,保险资金海外并购存在着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常见于法律、监管、外汇、交易等方面。曹德云对此建议:“企业首先需要全球并购的理性政策和冷静思考,加强和防范海外并购风险的意识,要关注海外投资的成功概率,避免财务伤害。此外,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也要主动辅导企业,挖掘海外并购的风险点。”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以及境内外市场联通、联动加强,保险资金走出去的投资渠道和空间更为乐观。“目前保险机构对海外投资的品种选择和评估比较谨慎,对公开市场权益类产品、股权投资基金、部分区域房地产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未来在投资标的选择上将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