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方兴未艾,深圳企业正勇立潮头。国内企业起航“出海”,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2日举行的政府、企业、银行“走出去”协作论坛中,深圳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功能,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实体”的优势,为深圳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深圳模式”,获得与会人士的高度认同。
作为勇立在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先行者,一大批深圳企业的脚步正在海外“开疆拓土”。据了解,目前已有3700多家深圳企业在全球范围逾120个国家展开国际化布局,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正积极在全球领域进行资产、资本和资源配置,深企的国际化“标杆”正在树立。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在会上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已成为新的贸易核心,预计到2020年,沿线国家将保持4%左右的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出口将占全球40%左右。
“对深圳而言,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由于华人华侨众多,包括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在内的市场潜力格外巨大;南亚地区的印度则是最大市场,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也是首选范围;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沙特、阿联酋、以色列、埃及等国都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吴思康在现场为深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政府在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上,正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预期企业开展合作。例如,深圳市将和企业、银行和各方机构合作发起设立私募基金,为深企“走出去”更多提供支持和服务。
因此,深企参与国际竞争的热情更盛。“截至今年9月,深圳市在境外设立备案的企业达5566家,累计投资总额超过800亿美元,主要涉及批发零售、租赁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圳市经信委副主任高林在现场表示,今年前9月,深圳市对外投资额已达到78.43亿美元,同比超过200%。
作为国内银行中首个为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全面支持的综合金融服务品牌。本次论坛主办方、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到场嘉宾分析了该行“一路金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招行打造的‘一路智库’服务平台,可与更多“走出去”企业分享相关国家动态、行业经验、市场机遇及风险预警,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招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企业“走出去”,除了金融机构的推动外,少不了社会民间组织的助力。据了解,今年4月正式揭牌的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旨在助力深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该联盟将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对深圳企业境外项目进行投资,并联合境内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在政府的支持下,联盟正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风险防范平台。”该联盟副会长孙天璐在会上表示。
与会专家指出,深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在税收等方面合理规避风险。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总经济师何进表示,一旦处于陌生、复杂的税务环境中,深企植根海外的税务风险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国际税收规则已经出现新的变化,存在的税收争议和分歧,都要求企业增进对当地的税制结构、相关法则的了解。”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