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口罩成了“抢手货”。为保证防疫物资的供应,广东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复产转产、升级扩能,解决一“罩”难求的困境。为此,各地花式发力,奇招迭出。
广州:推动产量质量“双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精准施策,聚焦全链条推动防控用药品、医疗器械产量质量“双提升”,加紧推进治疗新冠肺炎药品上市,对有关部门采购的抗疫药品磷酸氯喹片实行快捷通道入关。
同时,积极协助有关医药企业迅速启动生产首批约50万片磷酸氯喹片投入应用。对于企业新增申请生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控应急用医疗器械的,开辟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有关应急备案凭证,目前已累计备案涉及医疗器械31个品种,医用隔离护罩类一类医疗器械39个品种,加快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监管部门派员进驻帮扶重点企业,对原材料采购、生产管控、成品检验、标签标识等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规范指导,做到全程严格把关,确保投入使用的每批产品都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重点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每日一报制度,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状况,通过部门间协作联动解决存在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加快提高产能并稳定质量。
汕尾:十条措施精准服务企业
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面对的生产经营困难,立足市场监管部门职责,于2月10日推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从强服务、降成本、助融资、促发展等方面出台惠企扶企十条措施,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帮扶受疫情影响企业平稳发展、渡过难关。
重点鼓励支持有资质条件的企业参与防疫物资和重点应急生活物资生产。截至2月18日,汕尾市市场监管局启动应急备案绿色通道,为该市4家企业一次性办理了医疗器械生产备案手续,协助该市具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控紧缺物资,努力增强汕尾市防控疫情的物资保障能力。
中山:加急办理商品条码
中山市标码所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采取轮班制度、远程办公相结合的办公模式,全力以赴开展服务,确保特殊时期的物品编码和标准化业务正常。
疫情期间,该所开通绿色通道,加急办理商品条码,为防疫防护用品生产保驾护航。通过主动通知企业,倡导“疫情当前 工作继续”的网络办公模式,电话及网络解答企业疑问、讲解商品条码编码等相关知识,及时为中山市悦城卫生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中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中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防疫防护用品企业紧急投产办理商品条码及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同时,统筹收集新冠肺炎防护产品相关标准,多渠道为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口罩等相关标准技术服务。
湛江:急企业之所急特事特办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理好商品条形码,为我们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真心感谢你们”,3小时火速领到口罩的商品条形码,广东华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连声感谢。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口罩等防护用品非常紧缺。近日,位于廉江的广东华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计划上马口罩生产线,急需尽快注册商品条形码。因商品条形码是商品流通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但正常注册流程需要两周,时间成为口罩上市的“拦路虎”。口罩早一天上市,就能早一天缓解廉江市防疫物品短缺情况,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收到该企业的商品条形码办理申请后,廉江市市场监管局想群众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迅速特事特办,为该企业启动申办条形码绿色通道,在悉心指导企业填写注册登记表、上传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的同时,紧急致电广东省和国家条码管理中心申请加急办理。
经过努力,该企业口罩商品条形码在申办当天得以办妥,工作人员随即送“码”上门,前后不到3小时,为口罩快速投入市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茂名:主动靠前指导前移服务
茂名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放弃春节休假,迅速对全市防控急需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及储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以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和相关体外诊断试剂等用品为重点,督促防疫用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疫情发生以来,针对茂名市医用口罩结构性紧缺的突出问题,茂名市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专门组建医疗器械保障组,主动靠前指导、前移服务,快捷为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天内解决生产资质、原辅材料、生产设备、质量测试和产品放行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使该公司成为茂名市第一家生产医用口罩的本土企业。该公司自1月30日正式量产以来,20天已累计生产超过100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投放市场,有效缓解了茂名市“一罩难求”的市场供需压力。与此同时,茂名市局医疗器械保障组全方位挖掘生产潜力,积极协助解决3家生产检查手套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供应应急防疫物资。
从2月7日起,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器械应急抽检工作,对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用口罩等防控急需医疗器械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和风险排查。
截至目前,已按时间节点完成应急备案医用口罩和医用雾化器等产品生产经营环节5批次的专项监督抽检任务。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同步严密监测用械风险,维护疫情期间公众用械安全。
肇庆:迅速启动应急审批机制
为协调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尽快复产或转产防控急需的口罩,肇庆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应急审批机制,组织帮扶小组主动帮扶,全流程详细指导、服务企业,为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口罩生产开辟出一条快速通道。
针对防疫期间肇庆市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口罩缺口较大,市市场监管局立即梳理排查辖区内已有生产企业或符合生产条件的潜在企业,挖掘本地企业防控器械生产能力。通过主动走访及现场评估核实,市市场监管局动员辖区内多家卫生材料生产企业和有意向转型生产口罩企业迅速组织复产或转产,为肇庆市防控物资供应争取主动。
了解到辖区内有两家企业具备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能力和意愿,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前往公司指导企业厂房改造和产品申报备案,并积极与省药监局沟通协调特殊时期应急备案政策的执行,确保特殊时期备案审批依法依规快而不乱,抽选业务骨干组建帮扶小组全程指导企业填写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和医疗器械生产备案每一项申报材料,尽全力让医用口罩生产企业最大限度节省筹建时间。
2020年之前,肇庆仅有1家企业生产口罩(日常防护口罩),口罩生产基础较差,疫情爆发后口罩等防护用品供给紧张。在组织各地企业复产或转产口罩过程中,遇到洁净车间不足、口罩生产机械供求关系紧张、生产设备维修工人不足、无纺布熔喷布原料不足等各种难题。针对每个企业不同情况,市局实行“一企一策”,对于满足医用口罩生产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对其备案;对于生产条件暂时不能满足医用口罩生产条件的企业,协助企业转型生产工业口罩和日用防护口罩,并在技术攻关、检验检测方面尽量满足企业需要;对于洁净车间不足、原材料不足等问题,联合工信、应急等部门帮助企业解决。
目前,肇庆市有2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4家日常防护口罩生产企业,一定程度上缓解肇庆市口罩供应缺口,另有3家企业也在密锣紧鼓地筹建口罩生产线。
潮州:开通许可登记注册业务绿色通道
2月20日晚,潮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接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预定,并承诺3月8日发货。对此,潮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反应,及时查证。执法人员当晚对潮州市医疗器械备案信息进行查询,发现该公司未进行备案。
2月21日,市监执法人员根据摸查的地址对该公司进行检查,现场发现该公司正在装修厂房,未发现相关设备设施。根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订购了生产设备及原料,目前正在装修生产车间,但未正式投产,同时也正在准备相关备案资料。执法人员现场要求该公司在未完成备案及产品检验前,禁止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接收订单。
2月21日下午,市监局相关负责人约谈该公司负责人,向其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对医用口罩等防控急需物品实施特殊管理的相关政策、备案指引及产品质量要求,要求该公司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同时,要求该公司在投产后严格按照有关质量要求组织生产。潮州市市场监管局也将对该公司加强监管,对其出产的医用口罩进行抽检。
近日,潮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措施》,对企业在防控物资生产中给予大力支持,对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相关药品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通许可登记注册业务绿色通道,保障防控应急物资供应。
云浮:加快应急防护物资生投产
云浮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云浮市医用口罩、体温枪等防疫器械严重紧缺问题,成立了防疫物资保障组,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有关工作。一是加强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人的沟通,动员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强化企业责任担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想方设法调配物资,增加该市防疫期间口罩、消毒酒精、体温计等防控物资供应,努力保障该市防疫物资的供给。
1月20日至今,云浮市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已向医疗机构提供医用口罩10.7万个、医用手套7.3万双、医用防护服4189套、乙醇消毒液1.6万瓶等疫情防控物资一批。
根据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防疫期间货物运输需要,落实专人负责,为各企业办理运输证明,保障疫情防控药械顺利运入该市。
此外,开设“绿色通道”,加快云浮市应急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投产。至2月19日,云浮市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云浮市宏智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罗定市品质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健卫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已完成医用口罩生产应急备案和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手续,云浮市精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取得生产、销售口罩、防护服的营业执照。这些企业的投产,将填补云浮市没有防疫器械生产企业的短板,大大缓解市内防疫用品短缺压力。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