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月“太空稻”迎来收获,有望成中国原创新品种

央视新闻
2021-07-11 10:51
摘要

7月9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大田里,搭乘嫦娥五号旅月的“太空稻”迎来了收割

夏日炎炎,金稻飘香。7月9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大田里,搭乘嫦娥五号旅月的“太空稻”迎来了收割。

8个月前,一批共重40克的水稻种子跟随嫦娥五号航天器进行了一次长达23天的环月旅行,在深空环境中历经宇宙射线的照射,顺利返回地球,“落户”到了广东。经过几个月的育种、移栽、播种等过程,“太空稻”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长成了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成熟的水稻进行采样和收割,首轮种植圆满完成。

不久后的秋季,这批“太空稻”的后代将在实验室里开始育秧,并被移栽到大田里;未来几年,它们会在广东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世代繁衍,纯化优良性状,有望成为100%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

据专家介绍,经过深空搭载的太空稻极具科研价值,地球上的普通种子经过深空环境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有望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等几百个太空品种。

(原标题:“太空稻”收获啦!啥时候才能搬上餐桌? )

编辑 李林夕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