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村社区人口密集,67 位网格员负责着 81 个网格,其中近一半网格的居民人数都超过 1500 人。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网格员化身疫情防控"多面手",既是"侦察兵",又是"数据库",既当"外卖员",还会客串"心理医生"。在社区党委统一部署下,社区"两委"、工作站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对重点人群开展"三位一体"纳管工作。社区网格员们各显身手,畅通疫情防控的"末梢神经",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提供有力支撑。
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和社区网格站站长邓惠强为居家隔离居民送上关怀。
"我是二十几个居民群的群主。"
——网格员高小玲
"我是负责了两个片区的,一个是工厂,一个是农民房。一共是 900 多套房屋,1500 多居民。全部居民一一打电话核实行踪并加微信,先劝他们如果没有特别情况目前先暂时留在老家,言语上给予关心。同时建立了 20 几个微信居民群,在群里为居民解答各种问题,居民在群里提供他们不停变动的情况包括回深的车次、车牌号、时间等等,每天都到深夜,还要把资料带回家,随时回复居民的各种信息。"
每个网格员都有数十个居民群,通过微信随时跟进居民的相关信息。
2 月 21 日下午,高小玲帮助居家隔离居民晒被子。
"网格长一定要把好数据关。"
——网格长林远扬
"作为网格长,要综合小组全部组员的各类台账。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多次进行数据比对,查漏补缺,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每天工作至少要到凌晨一两点。现在更多精力要投入到对返深人员的防控工作中,必须手机微信 24 小时待命,特别是我和其他几位被安排值班和健康驿站对接的同事,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有居民从涉疫地区返回,哪怕是凌晨三四点,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马上赶到现场引导居民到健康驿站办理对接入住。"
林远洋上门检查查验条是否完整。
"试着做独居老人‘心理医生’。"
——网格员赖利霞
" 我负责的网格中有一位 75 岁的独居老人,平常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居民。他疫情前外出途经湖北,回来后就说不舒服,心脏跳得很快,血压也降不下来。他是一个人住,我当时非常紧张,马上上报社区、联系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诊断过后,建议他放松心情,先在家观察。我当时也感觉到,老人是因为太紧张了,而且没有依靠,非常孤单,身体不舒服其实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我就每天跟他打电话聊聊天,每天问候一下,让他有什么事情就跟我讲。同时也按照防控的要求对他进行了居家隔离,每天上门送生活用品、送菜,就像家人一样。老人现在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赖利霞在跟进居家隔离居民的情况。
"保护好大家,才能保护小家。"
——网格员季敏
"大年初一那天一声令下,所有的网格员第二天就陆续到位。开始我不敢和家里人说我要去上班,家里人肯定不同意。因为我本身体质不算好,而且家里有两个小孩,特别害怕万一传染给孩子。但我没有挣扎多久,第二天一早就去上班了。其实害怕过,毕竟要冲一线,但是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我心里的想法就是为了我的两个儿子。只有把整个社区守护好,才能保护到我两个儿子。如果人人都不去,那谁来保护这片土地?保护好大家,才能保护到小家。"
网格员季敏向居民宣传防护知识。
"同事们的担当很让我感动。"
——网格员曾宪萍
"网格员及时掌握居民来返深的信息至关重要,将有过湖北旅居史、接触史的来深居民送往驿站的同志最让我感动。前些天天气寒冷,还下着雨,安排负责送驿站的同事们无论多晚,都是风雨无阻,不仅要及时将居民送往驿站,还要从心理上给予疏导,解决居民的需求,妥善安排。这项工作都是男同事去担当的,他们承担了很多,真心觉得很感动。"
曾宪萍张贴防疫宣传单。
"居民的理解感谢,我都记在心上。"
——网格员邱振权
" 1 月 30 号,有位居民需要出门买菜,没有口罩,联系我寻求帮助。当时我们的口罩也很紧张,我就把自己的口罩省下来,第一时间送给居民。记得有一户居民从湖北回来后,我和社康人员一起上门为他们测体温,贴查验条,居家隔离 14 天,居民一家很配合理解我们的工作,他说,疫情当前人人有责,我们都要配合的工作,不给社区添乱。现在我天天都在外面跑,和社康人员一起上门测体温,做核酸检测,检查查验条是否完整,发放解除隔离告知书。当完成一项工作、服务后,居民的一句理解、感谢,让我觉得很温暖。"
邱振权和社康等"三位一体"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居家隔离工作。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