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期间,一系列温暖的故事发生在宝安松岗:
一位临产的孕妇,在隔离期间安全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一位尿毒症患者,每隔几天被周密护送到医院进行透析;
一家5口有一人确诊,因坚持对8岁小孩单独隔离,使得其余家庭成员安全度过隔离期;
在一线工作的医生说,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仍然被隔离人员认出声音来,心理特别温暖;
一个社区民警,手机上有400个微信群,每天都收到大量的信息,不厌其烦回复到每个人;
......
这一个个细节,就像微光闪烁,温暖彼此,汇聚成松岗街道“隔离不隔爱”的温暖故事。
细节1
“密接”孕妇安全产下宝宝,父亲也能幸福见证
2月11日凌晨3时,松岗街道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外,120急救车的灯光闪烁,一位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孕妇,被这里值守的工作人员和医生们抬上了担架,送往了松岗人民医院。
当天上午9时,一个7.4斤的婴孩呱呱坠地,母子平安。新生命的顺利诞生,给守护他们母子而辛勤付出的防疫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一个最大的安慰。尤其让孕妇家庭感到欣慰的是,虽然一家人被分开隔离,在确保防护安全的前提下,现场值班人员安排了产妇丈夫共同前往,并给他安排一个单独的房间,让婴孩父亲也见证了这一个幸福时刻。
松岗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海斌介绍,该孕妇是松岗街道一例确诊者的同住亲属,2月5日被送往松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与其丈夫分别隔离在不同房间。孕妇的预产期为2月15日,在进入隔离点之初,尽管其并无其他不良反应,但考虑到孕妇的安全,仍然提前安排了产科医生和全科医师,对其进行实时关照。同时,为了保证营养,工作人员们对其饮食调配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
2月11日凌晨2时45分,该孕妇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不适。接到信息后,值班工作人员马上联系驻点医生并呼叫120,凌晨3点左右救护车到达。考虑到孕妇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松岗人民医院特意安排了单独的产房、单独的新生儿护理间。医院组成专门指导团队,率领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9个团队的医生一起备战此次生产,以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了此次团队作战的实战经验,今后遇到类似问题也能从容应对。”吴海斌介绍说。
细节2
特殊时期特别呵护,接送患者到医院做透析
医学观察期间,居民要进行透析,怎么办?松岗的做法是,特殊时期特别呵护,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护送病人到医院进行透析。
松岗碧头社区38岁的居民张先生患有尿毒症,每周一、周三、周五都要在医院进行透析,然而,隔离期间,他无法到医院进行透析。了解到张先生的情况后,松岗马上做出决定,联系宝安区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防护,陪护张先生到宝安区人民医院进行透析。宝安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陈继红获悉之后,马上做出周全的安排,将张先生的透析时间安排在末班,且有单独房间,避免了与其他患者交叉接触,把风险降到最低。
近日的一个下午5时,张先生在医学观察期进行了第一次透析,松岗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接送他到宝安区人民医院,社区工作站人员一起陪护确保张先生的安全,18时到达区人民医院开始治疗,22时30分治疗结束后再护送其返回家中。
细节3
耐心劝说单独隔离8岁小孩,为了一家人的安全
“回家了,回家了,儿子能这么快能治愈回家多亏街道、社区、医院这么多人的帮助、照顾和关心,太感谢了,我们会继续在家自行隔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2月16日,8岁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小明(化名)从深圳市三医院治愈出院,在他父亲、社区工人员、社康医生等人陪同下顺利回到在松岗街道某社区的家中。
这是松岗辖区年纪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他的治愈的背后凝聚着众多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康和医院医生护士的辛勤付出和关爱,还有他所居住小区居民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小明的爷爷在一月底出现咳嗽、低烧等身体不适症状到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其他4名家人,于当天就送医学观察酒店进行隔离。为了更好保护4名密切接触者之间不交叉感染,按照规定必须分开隔离。小明还是8岁的孩子,他不愿离开家人单独隔离,其母也很担心儿子,提出母子俩住一间房进行隔离,以方便照顾。防疫工作人员和社康医生耐心给孩子和他家人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开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单独隔离,最终小明勇敢地同意单独隔离。
第二天(2月1日)核酸检测小明的检测结果是阳性,其母亲、父亲、奶奶都是阴性。小明被120送往深圳市三医院进一步检查,经诊断确诊为新冠肺炎,被安排住院治疗。“幸亏当时做通思想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将母子两人分开隔离,如果两人多同住一晚他母亲被感染的风险就高多了。” 集中隔离点医疗组负责人、松岗人民医院红星社康中心主任赵春旭介绍,最终,小明的母亲、父亲、奶奶都安全度过了隔离期。
细节4
社区民警手机400多个微信群,随时响应需求
就在小明爷爷确诊的当天,小明一家所在的那栋楼被要求整栋隔离,楼内200多户661人全部要居家隔离14天。
六七百人生活受影响,居民的生活如何过?在上述被隔离楼栋面前,笔者看到,工作人员不但严密守护小区,同时还为居民送菜、购买各种物资。“每天光是为他们送菜就要六七名工作人员忙碌五六个小时。”松岗街道沙浦社区党委书记蔡国龄说。
蔡国龄说,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安排,每个家庭都要建立一个微信群,工作人员要随时响应居民的需求。工作人员每天看微信群信息都看到眼花,特别是社区仅有两位民警,手机里有400多个微信群,随时要关注居民的需求。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尽可能服务和满足隔离人员提出来的需求。“比如一盒药,要到龙岗一个医院开,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马上开车到龙岗,帮助他们买回来。”
细节5
他们能认出医生声音,特别感动
松岗红星社区一酒店,是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酒店。该酒店是一个四星级酒店,住宿条件不错,目前,该隔离点前后接待了44个密切接触者。
15日中午,笔者在该酒店看到,临近中午十二点,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准备送饭,当天中午的饭菜鸡翅、虾仁玉米和青菜。“我们按照每天80块的餐标给他们配餐,伙食以清淡为主,有口味要求的,提前跟我们讲就行。”在酒店门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休息的临时房间内,记者看到有一台冰箱,里面放有某知名品牌的酸奶。据了解,工作人员每天早餐都会给隔离人员配酸奶。
隔离点共有六个医生和护士,分两班倒进行值班,其中有一个是全科医生,他们都是松岗人民医院最优秀的医生和护士。松岗卫监所慢性病防治科主任李群曾经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奋战在最前线,此次疫情到来,他率先请缨坚守一线,成为是松岗医学观察点的第一批医生之一,已经连续奋战十几天了。
隔离点医疗组负责人赵春旭介绍说,刚开始的时候,住在酒店的居民有点紧张,医生们都会尽量让他们放松。比如给他们测体温,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钟,但是也尽量抓住机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放松。
“问问他们感觉怎么?他们家小孩现在怎么样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开一个门缝,探出个头给我们测体温,到了最后,愿意把门再打开,并且和我们简单交流。”赵医生介绍说,“上门测体温,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很难认出模样。但他们有时候会跟我们说,我能认出是你的声音,这让我们特别感动,感受到一个医生和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价值。”
每一个离开定点酒店的人,工作人员都会用电瓶车送回到社区,“电瓶车空气流通,不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还会送上一句暖心的话:祝你们健康。并且叮嘱他们,最后在家里继续居家观察7天。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