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日均检测2万车次 值守深圳“西北大门”城管担主力

读特记者 陈龙辉
2020-02-20 12:57
摘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在各跨市公路设置了一批防疫检查点,对进深车辆、人员进行防疫检查。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在各跨市公路设置了一批防疫检查点,对进深车辆、人员进行防疫检查。罗田交通防疫检查点是全市最大的防疫检查点,目前日均车流量达 2 万车次,自 1 月 29 日起,在宝安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石岩街道统筹来自全区 7 个不同系统 500 多人在这里值守。宝安区石岩街道综合执法队投入 300 多人,成为检查点的主力军。

▲进深车辆有序排队经过罗田防疫检查点。 深圳晚报记者 冯明 摄

迎难而上:担当深圳"西北大门"主力军

位于龙大高速公路北端的罗田收费站,是连通深圳光明区、宝安区、龙华区、南山区、福田区与罗湖区 6 个行政区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是全省第二大高速公路收费站,日常的车流量一般在 6 万车次,高峰时超过 8 万车次。全市交通防疫检查点工作铺开之初,并没有在此设点。1 月 29 日起,宝安区委决定撤掉罗田检查点附近南光、龙大、机荷高速的 7 个高速公路检疫点,将"防线"前移,在罗田高速收费站设置防疫检查点,由石岩街道担纲并成立罗田检疫站指挥部,这个最大的检查点共涉及 7 个不同的系统,工作人员总数达 580 余人。

任务艰巨,但疫情面前不容犹豫!1 月 29 日,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指挥部就规划制定出检疫流程、区域设置,搭建了帐篷、简易房、移动厕所等设施,迅速展开防疫检查工作。

石岩街道派出的值守人员总数达 360 人,其中城管系统占了 90%,成为主力军。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冯湘睿表态,将"举全队之力"守好深圳"西北大门"!

▲罗田防疫检查点 24 小时值班检查进深车辆。

▲石岩街道综合执法队队员在值勤中。

保障后勤:做好防护,保护自己利他人

数百人的队伍,个人防护和后勤保障可不是小事。

冯湘睿介绍,目前队伍的后勤保障主要依托石岩街道的支持。检查点 24 小时通车,队员们一天分成四班,24 小事值守。为了便于管理,节约通勤时间,他们在检查点附近包了一家旅店,300 多工作人员放弃回家,住进酒店。

个人防护也是冯湘睿十分关心的事。检查点每天接触来自各地的人和车,做好个人防护,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对整个团队负责。为了便于记忆,罗田检疫站指挥部制定了相关的防护指引,总结出"三戴一穿"口诀,即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穿反光衣,提醒队员做好个人防护。此外还聘请专业消杀公司一天两次对检查点进行消杀,确保工作人员及过往车辆乘客的安全。

近日深圳下雨降温,夜里温度低至 8 ℃,城管执法队员们都配备了雨衣、大衣,车辆检查位置也搭建了雨棚,确保队员和车上乘员不会淋雨。"毕竟这个时间要是感冒了,会制造很大的麻烦。"冯湘睿说。

300 多人的饮食也是一件大事。由于 24 小时值班,检查点除了一日三餐,还多增加了一餐夜宵。石岩街道执法队综合科科长代杰介绍,检查点数百人的吃饭问题也由石岩街道协调解决。一线工作人员吃饭讲究一个"快"字,由于车辆检查一刻也不能停歇,他们只能轮流吃饭。代杰是执法队值守检查点唯一的女性,春节时和远在内蒙古的父母相约在桂林团聚与旅游,结果刚到桂林一天就接到任务,匆匆结束休假赶回深圳,投入到防疫检查点一线工作中。

▲石岩街道综合执法队队员在检查返深车辆后备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石岩街道 综合执法队提供

严格检查: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2 月 19 日,记者在罗田防疫检查点现场看到,入深车辆在路牌和交警等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进入检查点排队候检,每一条车道前有 3 名工作人员值守,两名检测车内人员体温、查看身份信息,并检查后备箱。一人手持表格进行记录。对于发烧乘客、来自或经过疫情发生地和其他重点区域的车辆和乘客,引导他们进行复检。冯湘睿介绍,高峰期检查点开放 16 个车道,确保在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车流更快通行。

复检人员需要详细记录身份证、住址和联系方式,报对应的社区备案。在现场,记者看到受检司乘人员都非常配合,一辆粤港两地牌车辆在检查完毕后,司机向工作人员致意并大声说"加油!"

代杰介绍,这样的致意和加油鼓劲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甚至有人还会向城管执法队员赠送防护用品。宝安一家餐馆老板,还给队员们送来了几十份拉面。

据统计,罗田检查点目前日均车流量达 2 万车次,自 1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设卡至 2 月 19 日零时,20 天已累计检查车辆 33 万辆,人员 74.5 万人次。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

(作者:读特记者 陈龙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