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检查、自制面罩、心理疏导……9172名志愿者筑牢深圳防疫堡垒

读特记者 方慕冰
2020-02-19 21:32
摘要

在战“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冲锋陷阵。在大街小巷、社区门口、商场超市、路口关卡,还有一群默默无闻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

在战“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冲锋陷阵。在大街小巷、社区门口、商场超市、路口关卡,还有一群默默无闻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疫情发生后,深圳市组建了747支志愿服务队,共计9172名志愿者,分为社区基层防控工作组、出入口测温检查组、大消毒行动服务组、菜篮子志愿服务组等,积极开展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防疫一线谱写志愿服务的青春之歌。

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万金油”

“我是党员,在国家需要我时挺身而出,是我的荣耀!”龙岗区吉华街道三联村村口的党员先锋岗,76岁的老党员王树勋身穿义工服、手持体温计,为进出村里的人测量体温。年事已高,再加上脚曾扭伤、行动不便,大家都劝他在家休息,结果被他拒绝了。“党员在有需要时必须要上!”王树勋一再执拗地说。

老年志愿者在发挥着余热,青年志愿者更是成为社区防疫的主力。

光明区光明街道有一群“90后”志愿者,在社区、村口卡点测温检查,积极引导市民科学应对疫情。南山组建成立了109支“青年突击队”,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脱下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放下钢枪,放不下的是初心。在龙华,有一群退伍老兵,穿上“老兵义工”的马甲,连日来协助物业挨家挨户办理通行证、为小区居民测体温,真正诠释了“一声到,一生到”的深刻内涵。

志愿服务传递人文关怀

“夜宵来了,大家趁热吃。”罗湖区清水河街道草埔西社区义工队副队长蓝远香是一位能干的“客家大姐”。夜间的巡查刚结束,她就为卡点24小时值守的工作人员送上汤圆、艾粄,让大家暖身又暖心。盐田区爱邻为老服务中心则在辖区内组成居民志愿者队伍,为防控检疫点的深夜值守人员送上“爱心姜汤”,营造温暖氛围。

“这个面罩不错,整张脸都被挡住了,还能防风,看得清,不起雾,也很牢固,我骑车的时候不会掉!”一名外卖小哥开心地说。正当很多快递外卖小哥发愁口罩快用完时,福田区招募志愿者,专门为他们送上了自制的3000个防护面罩、10000个手套,为他们提供切切实实的安全保障。

“落单”群众也是志愿服务所重点关怀的对象。龙华区民治街道团工委在社区建立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开展“隔离不隔爱,关怀暖人心”送温暖活动,将米、油等物资第一时间采取无接触方式,送至重点监控居民家门口。

战“疫”无国界。大鹏新区外语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向外籍人士详细解释社区防疫摸查工作和防疫宣传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外籍人士的身体状况、出行情况等,协助工作人员完成信息登记,获得了外国友人的点赞。在志愿者爱护外国友人的同时,外国友人也作为“外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来自印度的酷玛和其他26名志愿者,参与下沙新村内部公共区域安全消毒行动,为社区清洁消杀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积极开展“软服务”

在前线“硬防护”如火如荼进行时,志愿者们也积极开展后方“软服务”。

宝安区松岗街道爱心义剪系列活动第一站,就走进星港城志愿服务U站。青年理发师志愿者为派出所民警、网格员、一线医护人员等防疫工作者,提供义剪服务,让大家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

为帮助大家调节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团市委第一时间牵头组建防疫心理志愿服务队,在86664486志愿服务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增设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服务专线,动员心理咨询师20人,为全市青少年和一线工作者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团市委统筹协调各区(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市共有心理辅导志愿者138人,已开通13条热线,累计受理各类心理咨询1950次。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义工联动员专家队伍和志愿者共计40人,组成防疫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构建“中心+志愿者+专家”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截至2月18日,在“志愿深圳”系统上,295个社区组织共发布6399项志愿服务活动,报名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共12431人次。这些志愿者们是社区的一名普通住户,是父母,也是孩子。但他们将对社会的大爱倾注在防疫志愿服务中,为守卫共同的家园而奋斗着。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