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起战疫!港中大(深圳)翻译志愿者用所学参与疫情防控

读特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
2020-02-18 19:01
摘要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十多位同学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完成了多项海外物资文件的翻译任务

海外援助的物资如果不符合防疫标准,被滥用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如果符合标准却被舍弃,那又是巨大的浪费。如何保证信息准确权威?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十多位同学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完成了多项海外物资文件的翻译任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港中大(深圳)同学加入的线上志愿工作群是隶属于“武汉志愿者翻译总群”的“新冠应急-英语-2组”,主要负责3_BS EN149 2001呼吸防护装置防颗粒过滤面罩要求等文件的翻译。胡小文同学(化名)加入文献小组后,利用校网资源查找欧盟医用物资标准的相关文件。李若尘同学表示,面对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式,文献资源越多就越能精确定位海外物资信息。在志愿者们的密切协作下,李若尘所在的小组找到了20篇文献,交给志愿者负责人确认后再进入下一步翻译工作。

“武汉志愿者翻译总群”是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点名称赞的一个志愿者微信群,由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翻译、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等自发组成。他们将海外物资标准化文件翻译成中文,确认其是否满足相关医用标准。

曾有3000套来自海外的防护服被归类为不可使用的不达标物资,志愿者们迅速完成了对应条款的翻译后,确认这批防护服是可用于防疫的,抢救了大批物资。

王品一、胡小文(化名)、李若尘、蔡岸锨和刘鉴楠同学曾于1月27日接到了一份30多页的个人防护设备(PPE)的欧洲生产和使用标准的文件翻译任务。他们凭借一腔热血、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来自医学专业同学的热心帮助,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将这份复杂的专业文件翻译成90多页的资料,圆满完成任务。

胡小文同学(化名)表示,这是自己的第一次校外笔译任务,内心有种学以致用的兴奋。“在帮助武汉的同时,意外收获了几份医学词典和一些医学名词的整理。看见许多人都在切实地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一份力,我在紧张之余也多了一点心安。”蔡岸锨同学和吕姝潼同学都认为,尽管没有在防疫工作的前线,作为大学生,提供翻译服务也是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