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凡:将给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

记者 窦延文
2016-11-14 17:53
摘要

接下来将实施五大人才住房推进战略,今后不仅要提供数量更多的住房,还要让广大人才和保障对象住上更好的房子,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舒心、更加便利。

为缓解人才住房困难,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增强人才吸引力,深圳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30万套),相当于特区建立以来政策性住房的总和。面对繁重而紧迫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房建设、供应任务,如何确保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呢?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市住房保障署署长张学凡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以来,全市住房保障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和供应,接下来将实施五大人才住房推进战略,今后不仅要提供数量更多的住房,还要让广大人才和保障对象住上更好的房子,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舒心、更加便利。

前10月完成人才住房和保障供应3.8万套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其中:新增建设21万套,多渠道筹集19万套,总建筑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计划供应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5万套。

张学凡介绍说,根据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保障性住房以公租房为主的指导方针,形成了“以租为主、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

2016年,全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及筹集6.15万套,竣工5.14万套,供应4万套。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及筹集2.94万套、竣工2.74万套、供应3.8万套。

今年11-12月,计划全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及筹集3.53万套,竣工2.4万套,供应0.9万套。

加大就业密集区房源供应

为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市住房保障部门进行了"人才住房空间布局"专题研究。张学凡透露,根据研究成果,接下来,深圳将实施五大人才住房推进战略: 

首先,加大就业密集区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房建设力度,一方面,以实现高度职住平衡为目标,加强创新产业园区附近以及半小时通勤圈内的人才住房配给,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另一方面,重点加大前海-蛇口自贸区,大空港、留仙洞总部基地、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国际低碳城等16个重点发展区域人才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其次,以人才住房建设助力东进战略推进落实,以新市镇的建造方式拉平我市各区域之间的资源配套水平,引导产业和人口转移。并充分考虑各区发展目标、产业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配给策略。

第三跨区域协调统筹,加大临深片区人才住房建设力度,形成30公里职住平衡圈。目前有30万人在临深片区居住,在深圳工作。在区域融合的背景下,考虑在12号线东莞段、13号线东莞段和14号线惠州段靠近深圳的轨道站点500米范围内,划定30公顷综合用地,采用新市镇的规划建设模式,打造若干个人才特色小镇。

第四,强化轨道交通引导作用,方便人才住房出行。一方面,加大轨道交通站点1000米范围内及公共交通线路密度大的区域内保障房配给规模,提高容积率。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在建的轨道交通四期中潜力较大的6号线、8号线、14号线等沿线用地和空港新城站、沙井站光明城站、龙岗北站等重要枢纽站周边的人才住房配给力度。

第五,补足“设施配套”短板,提高人才住房的宜居度与吸引力。针对位于松岗、光明、坪山等交通设施建设薄弱的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发展补偿替代方案。同时,加强人才住房周边服务设施的配套,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进行差异化配给。安居房面向家庭性生活群体,重点提升教育医疗设施的配套;公租房面向单身年轻群体,重点优化商业体育休闲娱乐配套。

人才住房将最大限度满足职住就近

张学凡透露,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的统一部署,结合深圳创新型城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深圳高房价对于人才的“挤出”效应,市住建局大胆创新,制定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安居住房建设标准》(简称《标准》),该标准将于近期开始实施。

根据《标准》,今后人才住房将最大限度满足职住就近,并采用“宅马路、密路网”的开放式街区方式来增加人才住区与周围地区的共享互动。

在人才住区内设置符合人才特征的配套设施。如:健身房、咖啡馆、书吧、会议室、会客区及公共厨房等。同时,在满足人才住区室内健身的同时,在人才住区外设置户外活动场地,如室外网球场、健身跑道或足球场等,并配置老人、儿童活动场地。

人才住房在满足最小使用尺度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户型的全寿命周期的适用性,并允许人才住房作为创新型微型企业的注册办公地点。

人才住房将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及BIM信息化技术,高标准建设,一次性装修到位,打造智能社区。

拓宽人才住房筹集建设渠道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数量巨大的人才住房从何而来呢?张学凡介绍说,依据《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规定,结合《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兼顾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深圳加大力度,拟从以下十五个渠道来筹集建设人才住房:轨道交通车辆段等新供应用地建设;利用城市更新项目配建人才住房;拆迁安置;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利用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建人才住房;改造、征收社会存量住房;挖掘存量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项目;企业利用存量用地自建;城际合作;推进工业用地改建人才住房;商品住宅配建人才住房;教育、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配建人才公寓;鼓励原村集体继受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用地,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利用公交场站、配电站、消防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用地上盖、附建人才住房;利用征地返还用地、留用地、已批未建的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提高容积率,增加居住面积用于人才住房。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