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门次课程网上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云开学”

读特记者 吴吉
2020-02-17 16:34
摘要

开学首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6门次课程全部采用“雨课堂+备用方案”的模式顺利开课,600多名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多种互动手段,按照校历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2月1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按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以在线教学的形式正式全面开课。开学首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6门次课程全部采用“雨课堂+备用方案”的模式顺利开课,600多名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多种互动手段,按照校历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进行在线授课

2020年春季学期,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开设192门次课程,授课教师181人,选课学生4176人次,课程涉及电子、计算机、材料、艺术设计、金融、医院管理等十多个学科。为将如期开课落到实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采取“日结日清”原则,从教师端、学生端、网络端三方面落实在线教学各项保障举措,全力护航春季学期教学工作。除了授课教师之外,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还为每门课程按照“课程助教+课堂助理+教务人员+信息技术支持人员”的模式进行了人员配备,全力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选修夏树涛教师“信道编码”课程的刘沛东同学说:“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选修的夏老师主讲的‘信道编码’课程安排在第一节课。虽然是第一次线上直播上课,但夏老师轻松有趣的授课方式让我很快进入状态,特别是手写板的使用让听课效率大大提升。”

授课前几天,夏老师就和助教、家人和同学多次演练、测试,熟练掌握雨课堂和腾讯会议操作方法,确保当天上课屏幕共享无误、声音清楚、手写清晰。“信道编码”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在直播过程中,夏老师还使用画笔工具做图示讲解。此外,除了正式选课的同学,还有多位将要加入夏树涛老师课题组的大四推免生也旁听了课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增加了相关知识储备。参加旁听的朱明彦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听课,相比之前的传统课堂,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内涵相同。整个网络授课的过程非常稳定,在课堂上我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等形式与老师进行互动,整堂课听下来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理解也可以达到传统课堂达到效果。”夏树涛老师还提到,线上课程可以方便学生回看和再学习,这样对巩固知识大有裨益。

选修董宇涵老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的单晴岚同学表示:“初识信息与通信技术,仅仅一堂测试课程以及开学第一课便让人体会到课程设置的巧妙与老师的用心。前期选课同学的背景以及研究兴趣调研充分关照到了班上每一位同学。虽然是全英文授课,董老师流畅、活跃的课堂内容与氛围让零基础的同学也能够简明扼要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

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远隔千里的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流畅的课件同步展示和音视频直播,而且开展了多种类型的课堂互动环节,将教与学有机融合。 根据上课的反馈,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教学管理和信息支持等部门将在第一时间总结经验,形成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邱勇校长在在线教学工作保障推进会上强调,在线教学中要发挥好院系和班集体的作用,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吴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