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你看“火眼”“揪”毒,3日建成日检测通量万人份实验室

读特记者 张妍 袁斯茹/文 李博 谭彪/图
2020-02-17 11:27
摘要

40余位检测人员24小时“三班倒”,进入“火眼”实验室的检测人员要进行高等级的个人防护

“火眼”,顾名思义“火眼金睛”,为发热病人的确诊、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别、隔离阳性感染者、保护阴性健康人群提供精准的判断。

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

2月16日,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已接收4000余份样本,并正式启动检测工作。当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负责人张红云,她透露,在深圳市、深圳市卫健委和大鹏新区的支持下,这个日检测通量达10000人份的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建成仅用3天时间。

张红云接受读创记者采访

40余位检测人员24小时“三班倒”

经过两道体温检测关卡,记者走进位于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

鸟瞰国家基因库

基因库外,火烈鸟在池子里悠闲踱步,天鹅带着新生的宝宝在湖面游曳,可基因库内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在6楼的一角,白板上贴着“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指挥部”的字样,桌面上放着一个购物篮,里面满满的是方便面,还有几盒曲奇饼干。

相对简陋的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办公区

自2月14日通过现场验收,“火眼”实验室已从2月15日正式启用。启用后,40余位检测人员便开始了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状态,为的是让每位被检测者都能尽快获得检测结果,同时对下一步疫情防治形成快速支持。

隔着玻璃拍摄的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

与办公区的相对简陋比起来,位于西4楼的“火眼”实验室严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计,面积800平方米。据了解,原本西3楼、西4楼的设施条件均符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临床基 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满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可作为“火眼”实验室场地。但考虑到安全与便利等因素,最终将“火眼”实验室统一安排在西4楼。

高等级个人防护保障安全

华大基因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筛查和复核工作。

国家基因库入口处

张红云表示,随着春节返工人员增加,疫情输入风险加大,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扩大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人群覆盖范围,检测需求增大,需要建设一个大通量实验室来解决。

2月12日晚,华大基因工作人员向新区科创经服局求助,急需协调解决加速审批实验室注册审批问题。该局立即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当晚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局取得联系。在市监部门大力支持下,2月13日上午10点,“火眼”实验室完成核准。2月14日,“火眼”实验室通过现场验收。

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人员通道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入“火眼”实验室的检测人员要进行高等级的个人防护。在“火眼”实验室人员通道上,张贴着“必须戴防护帽”“必须带戴防尘口罩”“必须戴防护手套”“必须穿工作服”“必须防护鞋”等5幅提示图。人员通道的正对面,还有一面全身镜,让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区前自我检查一遍。

“火眼”“揪”毒分三步

“火眼”是如何揪出病毒呢?

监控镜头拍摄到的“火眼”实验室工作场景

张红云表示,一般来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样本灭活和信息核对,这是一个看似繁琐却非常重要的工作。第二步是提取RNA。目前,“火眼”实验室全部使用华大智造MGISP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大大加快提取阶段的通量速度,一次能处理几百上千个样本,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从上机到完成提取仅耗时1小时。第三步是荧光定量PCR及结果审核报告发放,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支撑,加快了报告产生的速度。

“火眼”实验室内部

为什么有这么多高科技设备支撑,检测时间仍需要数个小时呢?专家表示,PCR反应原理就是通过多次循环扩增,让新型冠状病毒特殊核酸呈几何倍数增加,很多低病毒载量的样本,需要30至40个循环才能被检测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检测需要耗费相当长度的时间。

“火眼”实验室内部

“未来我们还将根据检测需求,在设备、人员上不断进行补充。”张红云表示,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不仅服务于深圳及周边城市,还将辐射到整个广东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张妍 袁斯茹/文 李博 谭彪/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