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难得窗外阳光明媚,也让人心情也变得愉悦,就着窗外阳光,正写着一份防疫志愿的材料。
有人曾问我“志愿者有工资吗?”
“没有。”
“他们一年参加多少志愿活动?”
“多的有一千多个小时”
“没钱还要费心费力,他们图什么?”
“因为志愿精神。”
当时在忙其他事,顺口就这么回答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的、国际公认的志愿精神。在西乡义工联大半年中,我常常在说,也常常在思考这精神内涵。
这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无数医护人员请战参加疫情防控,他们说“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的身边,也有一群人一直在行动:
沈洁清,年前听说有疫情,1月22日便自发筹集1000多个口罩,组织志愿者去车站为回乡过年的人发放口罩;
宁茂玲,春节期间知道我们要招募志愿者去商超做防疫工作,她头一个报名,原本只需为顾客测量体温即可,但她看着超市工作人员忙碌又觉不忍心,带头去帮忙摆货架,整理商品;
张明珠,常年奔波在各个路口,这次我们安排义工联组长、骨干协助25个社区开展防疫志愿,她一大早便跑去社区门口等着了;
赵国忠,听说防疫一线人员需要理发,二话不说立即带着理发志愿者到了检查口,一连三天早早赶到高速路口防疫点……更有人私下找到我,说要去防疫一线帮忙,说看着那些工作人员不分日夜地坚守在那里,很是心疼。
让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济贫扶弱、践行志愿的、在大家都在害怕疫情的时候,让他们冒着危险走出家门去帮助陌生人的,名钱权利都不沾边。我想是一股精神力量,是国际公认的志愿精神,也是中国人常说的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说西乡志愿做得好,是金字招牌,好在哪里,便是好在有这么一群心怀侠义的带头人。
认识了他们,就难以再脱离这个群体。朱夕荣,西乡义工联理事,去年突发疾病,我去探望他的时候,他说“别的我做不了,但能用电脑操作的我就能做,以后我去做系统管理这一块吧。”虽然在康复治疗中,但一直关注着防疫志愿的动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很多认识潜移默化,很多改变悄然无息。
眼里常见善举,与人为善就很平常。
最后,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愿大家良辰美景,风月情浓。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