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抗疫两不误!东莞法院线上庭审半小时完成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邓佩菁 袁小燕 文/图
2020-02-14 13:06
摘要

2月13日,在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用信息化手段将司法服务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率先以网络庭审方式,远程公开审理了一起申请确认仲栽协议效力案件,获得双方当事人好评。

“总体效果挺好,尤其是对于案情相对简单又有律师出庭的案子,而当事人在外地的,用这种方式开庭挺好的。可以节约法院和当事人的成本。感觉设备还可以,但希望可以同步看到笔录。”“确实很方便,如果可以网上签笔录就更好。”

2月13日,在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用信息化手段将司法服务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率先以网络庭审方式,远程公开审理了一起申请确认仲栽协议效力案件,获得双方当事人好评。

当事人因疫情无法跨区诉讼

2月13日,东莞中院民四庭通过网络审理了一起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该案的当事人一方为广州公司,一方为上海公司,双方当事人因目前疫情防控的原因,均无法来东莞参加诉讼。

“基于此案件的事实较为清楚,而且双方当事人均有代理人,因此预判双方都能接受网络庭审的方式,经合议庭讨论确立了网络庭审的方案。”郭婧儿对记者说。

郭婧儿表示,开庭前与双方当事人就网络庭审进行了详细的沟通:“首先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当事人对于新鲜事物还是有疑虑的。我们在跟当事人沟通时也强调,如果出现网上开庭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会再依正常途径处理,双方不用担心。”双方当事人在充分了解网络庭审细节后,表示同意配合开展网上庭审的工作。

本次庭审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交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庭审中,郭婧儿在线核实了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并向当事人宣读了权利义务。整个网络庭审时长约半个小时,通过视频及语音传送,郭婧儿完整地开展了调查,双方当事人也详尽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网络庭审适用于部分案件

郭婧儿认为,网络庭审可以适用于必须开庭的程序性争议、事实比较清楚的小额诉讼以及事实比较清楚没有新证据的二审案件,这种方式尤其便利于不在东莞地区的当事人。

但对于需要核实证据文件真实性的案件,不建议用网络开庭的方式进行。此外,如涉及普通公民个人出庭的案件,由于确认当事人身份的难度较大,故如果技术平台能够开发身份验证功能或人脸识别功能,为确认当事人身份提供便利,相信这种便利的开庭方式可以推得更广。

“首次开庭后,作为法官来说,我认为在技术更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措施是可以进一步推广的,尤其在涉及当事人跨区域、涉外涉港澳台的这类案件处理上,更灵活的诉讼方式,可以提高办案的效率。而且也可以成为法官以依法审理案件的一种便捷方式。”

在共同战役的关键时刻,东莞中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智慧法院的优势,用信息化手段将司法服务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实现网络上开庭,“隔空”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聚集,在阻击疫情的同时,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邓佩菁 袁小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