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车的人少,但是不能不出车” 节后返程期一位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见闻

读特记者 徐兴东
2020-02-13 16:27
摘要

记者见证了公交车消毒全过程,工作人员使用浸泡消毒水的毛巾,先擦试车门扶手、车厢内扶手、拉环等,接着擦试钱箱、投币设备,再擦试车厢内所有座椅。

邱云是深圳巴士集团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每天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在深南大道、红荔路上。疫情出现后,他所在的10路公交调整班次,从原来四五分钟一班压缩到半小时一班,在黄埔雅苑和东湖公园南门总站来回4次,一天也就见到十二个乘客。“现在坐车的人少,但是不能不出车。这个时候出门坐公交的,除了年轻的上班族,就是买菜的老人家,都是需要公交保障的。”

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和做好疫情防控,全市公共交通优化调整,高峰期增加班次保障通勤出行,同时灵活调整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线路,保障节后返程期市民出行。调整之后,全市共有265条公交线路停运,36条线路高峰期运营,632条线路正常运行。市公共交通管理局会同巴士集团等公交企业,加强公交车辆消杀防疫、司乘人员健康防护以及乘客信息登记。

司机发车前要做两次体温检测

早上5点30分左右,邱云就起床收拾,戴好口罩出门,开车赶往黄埔雅苑公交总站。经过体温测量之后,他进入总站做发车前的准备。和以往不一样,除了测量酒精和血压,现在他还要再测量一次体温才能上岗。按照市公交局的要求,巴士集团对所有返深员工及其家属进行全面排查,近期返深的员工的员工在家进行14 天隔离观察,而正常上班的驾驶员和乘务员也要严格做好体温检测才能上班。

邱云所在的是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三八红旗车队,车队主要运营10路和14路两条线路。邱云就是10路车的一名驾驶员,每天驾车往返黄埔雅苑总站至东湖公园南门总站之间。作为行驶在深南大道、红荔路上的骨干公交线,以前高峰期四五分钟就要发一趟车,日常要运输1.5万人左右。但是受到疫情影响,现在10路车发车间隔调整为半年个小时。

“以前路上车水马龙,门诊部、黄贝岭那几个大站都很多人上下车。现在我一天两个来回四个单边,最多也就二十来个乘客,”邱云告诉记者,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公交车是保障城市运行和市民出行的,现在坐车的不是上班的年轻人就是出门买菜的老人,公交车调减班次但是不能终止运营,还要全力以赴保障这些乘客的出行。

行驶中提醒乘客戴口罩和登记信息

早上6点30分,邱云驾驶着大巴车驶离黄埔雅苑总站。“现在大家的防护意识很强,基本上坐公交车的乘客都戴了口罩,”邱云告诉记者,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些乘客戴口罩不规范,有的乘客口罩没有盖住鼻子。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一遍遍提醒乘客,叫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还有就是有些乘客在车上打电话,会不自觉的把口罩摘下来,发现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时间提醒。”

为了掌握公交车乘客联系方式,有效追溯乘客乘车信息,现在巴士集团还在试点推广公交车乘客信息登记。该举措2月12日起实施,乘客上车时,驾驶员将会引导乘客扫码登记手机号。未来,若同行乘客发生疫情,将通过手机号快速联系乘客。记者在邱云驾驶的车辆上看到,车窗上也张贴有二维码,纸上还表明了大巴车牌。“我们每台车都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乘客扫码后登记自己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就行,现在我们会提醒每一位乘客,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积极扫码登记。”

行驶过程中,邱云驾驶的大巴车窗一直打开,每到一个公交站他还会把前后车门都打开,尽量保持营运过程中的通风。据介绍,目前深圳部分公交车辆已经启动乘客体温测量,主要是面对机场、火车站的抵达旅客。

每趟车回总站都做好全面清洁消杀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邱云驾驶的车辆就抵达东湖公园南门总站,车辆停稳后他的同事上车开始进行清洁消杀。记者见证了公交车消毒全过程,工作人员使用浸泡消毒水的毛巾,先擦试车门扶手、车厢内扶手、拉环等,接着擦试钱箱、投币设备,再擦试车厢内所有座椅。车厢内空调通风口也是消毒重点,工作人员打开空调通风口喷洒消毒水,再用干净毛巾擦拭。此外,车厢内壁、乘客会接触的设施以及方向盘、驾驶室内设备也要用浸泡消毒水的毛巾擦试。车厢内的地板更是要先用清水拖干净,之后车厢地板喷洒消毒水,必须喷洒至车厢内每一个位置,不留任何死角。车厢清洁完成后,邱云上车打开车窗通风,检查消杀结果并填写登记表。

在黄埔雅苑和东湖公园南门总站来回4趟后,邱云结束了疫情防护起一天的运营工作。中午11点多钟,他回到总站先洗手消毒,然后再办理交班手续。之后来到食堂吃午饭,工作人员已经给他打好饭,单独安排一个桌子就餐。“下午就回家休息,宅在家里不出门,明天上午还要过来,参加车队党员志愿者活动,义务做场站车辆消杀。”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徐兴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